為深入貫徹國家大數據戰略,加快推動我市大數據發展和應用,大力發展大數據產業,強化大數據對政府治理、市場監管、經濟發展、社會民生服務的支撐作用,智慧聊城建設辦公室根據相關文件要求,組織起草了《聊城市人民政府關于促進大數據發展的實施意見(征求意見稿)》,現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公眾可以將意見和建議發送至zhlcjsbgs@163.com,意見反饋截止時間為2017年10月18日。

  附件:聊城市人民政府關于促進大數據發展的實施意見(征求意見稿)

  智慧聊城建設辦公室

  2017年10月10日


聊城市人民政府關于促進大數據發展的實施意見

(征求意見稿)

為深入貫徹國家大數據戰略,認真落實《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促進大數據發展的意見》(魯政發〔2016〕25號)、《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貫徹國辦發〔2015〕51號文件運用大數據加強對市場主體服務和監管的實施意見》(魯政辦發〔2016〕50號)和《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貫徹國辦發〔2016〕47號文件促進和規范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發展的實施意見》(魯政辦發〔2017〕55號)精神,加快推動我市大數據發展和應用,大力發展大數據產業,強化大數據對政府治理、市場監管、經濟發展、社會民生服務的支撐作用,現就促進大數據發展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  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為指導,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為統領,以體制機制改革為動力,以融合發展需求為導向,推動“數據、技術、應用、安全”四位一體協同發展。

(二)基本原則

1.堅持需求導向。注重大數據發展與“智慧聊城”“互聯網+”發展相結合,圍繞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文明等重點領域,積極開展大數據應用示范,著力解決社會治理、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務等方面問題,突出應用,注重實效。

2.堅持集約統籌。以公共數據集中統一、社會數據百花齊放、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為原則,建立健全大數據發展體制機制。在全市推行大數據基礎支撐云服務模式,實現資源集約化利用,堅決遏制分散建設、重復投資、信息孤島和數據割據等現象。充分發揮大數據對市場主體服務和監管的作用,營造全面發展的良好環境,實現各領域大數據發展齊頭并進。

3.堅持開放共享。堅持開放共享為常態、不開放共享為例外的原則,大力推進數據資源跨地區、跨部門、跨層級、跨行業共享交換,推動公共數據向社會開放,鼓勵社會數據資源流通,加快公共數據與社會數據相互融合和增值開發利用。

4.堅持創新融合。加強大數據采集、處理、開發和應用模式創新,實現大數據與產業發展等的深度融合,促進企業利用大數據提升經營和生產能力,實現轉型升級。

二、總體目標

到2020年,初步形成大數據發展應用的濃厚氛圍,在大數據采集整合、開放共享、應用示范、融合創新、決策支持等方面取得明顯成效,初步建立“政產學研用資”協同發展體系,大數據成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加強市場監管、推動經濟轉型升級、促進新舊動能轉換、服務社會民生的重要支撐和創新路徑。

——打造精準治理、多方協作的“善政”新模式。建成一體化城市云計算大數據中心,通過公共數據和社會數據的“聚、通、用”,形成跨部門、跨行業數據資源共享共用和統一開放格局,提升政府決策能力和風險防范水平,提高政務服務和社會治理的精準性和有效性。

——加強全面服務、有效監管的“多維”新機制。運用大數據的理念和技術,充分利用政府數據和社會數據,增強政府對市場主體服務和監管的全面性、有效性,加強對市場主體的事中事后監管,推動簡政放權和政府職能轉變,建立跨地區、跨部門的信用聯動獎懲機制,促進市場主體依法誠信經營,構建全方位的市場監管體系。

——積聚產業融合、協同發展的“強效”新動能。推動大數據與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相關產業融合集群、協同發展,不斷推進大數據在工業、農業、服務業、旅游業等方面的示范應用,形成服務經濟社會民生的大數據產業融合發展新業態。

——構建以人為本、公平普惠的“惠民”新體系。圍繞服務型政府建設,在公用事業、市政管理、城鄉環境、文化教育、健康醫療、交通治理等公共服務領域全面推廣大數據應用,形成便捷高效的民生服務體系。

三、主要任務

(一)統籌基礎設施建設,強化發展支撐能力

1.完善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建設高速暢通、覆蓋城鄉、質優價廉、服務便捷的網絡基礎設施,提升骨干網絡容量和網間互通能力,加快將家庭和企業寬帶提速至100M,促進信息消費。完善現有電子政務外網、專網、辦公網等網絡資源,推動政務云集約化建設,為大數據發展提供支撐和保障。(牽頭單位:市智慧辦;責任單位:市交通局、市經信委等相關單位)

2.建設全市統一的大數據中心。依托市云計算和大數據中心,整合各部門數據資源,建設完善綠色環保、低成本、高效率的大數據服務平臺。逐步整合各級、各部門分散的數據中心和平臺設施。無特殊需要或上級明確規定的,各部門一律不得安排機房建設和改造項目,不得分散配備機房設備、主機服務器、存儲系統等基礎軟硬件設施。(牽頭單位:市智慧辦;責任單位:市直相關單位)

3.強化部門間數據資源交換共享。完善市級信息資源共享交換平臺,按照國家、省政務信息資源共享管理辦法有關規定,編制信息資源目錄,深入推進數據資源共享工作。通過信息共享能夠獲取的數據,原則上不得重復采集;不符合信息資源共享要求的信息化項目,按相關規定不予審批建設;未達到立項信息共享要求的信息化項目,按相關規定不予驗收。(牽頭單位:市智慧辦;責任單位:市直相關單位)

4.建立安全備份平臺。實施重要信息資源備份制度,針對重點部門、重點行業和重點企事業單位,在建設全市統一大數據中心的同時,配套建設安全備份平臺。采用同步與異步相結合的容災方式,實現數據跨區域、實時、多份、異地安全存儲。(牽頭單位:市智慧辦;責任單位:市直相關單位)

(二)加強數據資源整合,推進大數據共享開放

5.建立健全數據標準體系。按照“統一規劃、標準先行”原則,制定統一的基礎平臺標準和數據元標準,實現基礎平臺重用與業務需求個性化兼顧。制定統一的數據共享標準,保障數據采集、整合、共享協議一致,實現數據互聯互通和開放共享。制定統一的管理標準,保障數據管理規范、安全可控。(牽頭單位:市智慧辦;責任單位:市直相關單位)

6.加強基礎信息資源庫建設。依托市級信息資源共享交換平臺,建立完善人口、法人單位、空間地理、建(構)筑物、宏觀經濟等基礎信息資源庫,建設完善電子證照、網上辦件等專題信息資源庫。匯聚行業政務數據,組建醫療健康、交通、安全、就業、社保、質量、能源、國土資源、農業、環保、城鄉建設、行業協會、企業登記監管等一批重要領域信息資源庫,形成縱橫結合的網格狀政務數據資源庫。(牽頭單位:市智慧辦;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經信委、市人社局、市衛計委、市國土局、市住建局、市交通局、市農委、市環保局、市安監局、市城管局、市工商局、市質監局、市食藥局等相關單位)

7.推進公共數據資源開放。實施政府數據開放行動計劃,制定政府部門和企事業單位等公共機構數據資源清單,明確數據開放范圍、核心數據開放領域和需要優先發布的高價值數據集。依托市云計算和大數據中心,建立完善全市統一的公共數據開放平臺,面向社會公眾集中免費開放可加工的政府、企事業單位公共數據資源。2019年前重點推進地理信息、道路交通、公共服務、經濟統計、資格資質、環境保護、行政管理等政府數據向社會開放。各級、各部門要提高政府數據開放意識,有序開放政府數據,建立重要政務信息及時公開制度,強化政府網站、政務微博、政務微信、政務應用程序等的協調對接和聯動更新,提高信息發布和互動回應時效。(牽頭單位:市智慧辦;責任單位:市直相關單位)

(三)充分運用大數據,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8.運用大數據加強安全生產監管。將安全生產動態監管數據和執法監察數據納入政府數據統一交換平臺,采集企業狀況、安全風險、隱患排查治理、重大工程、安全生產應急救援等數據資源,結合地理信息數據,建立安全生產風險監測標準化管理體系,保障生產安全風險管控。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分析預測區域風險,預警生產安全事故隱患,促進隱患整改能力提升,為安全生產綜合監管提供決策支撐。積極穩妥開放監管數據,提升安全生產監管的社會公眾參與能力,提高監管針對性。(牽頭單位:市安監局;責任單位:安委會各成員單位)

9.運用大數據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整合食品藥品動態監管數據和檢驗監測數據,匯聚食品藥品監管、農業、林業、畜牧、商務、衛生、公安、質監等相關數據,自動抓取食品藥品生產經營單位互聯網交易、網絡輿情和第三方排名、評價等數據,形成對監管對象全生命周期、全環節的立體式、多維度數據感知。鼓勵有條件的食品藥品生產經營企業建設追溯體系。積極穩妥開放監管數據,引導公眾安全合理飲食用藥,提升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的社會公眾參與能力。構建大數據分析模型,提高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靶向性。(牽頭單位:市食藥局;責任單位:市農委、市林業局、市畜牧局、市商務局、市衛計委、市質監局等相關單位)

10.運用大數據加強財源建設。以財政、國稅、地稅及各有關部門涉稅數據共享為主線,將財政部門涉稅數據和稅務部門按區域、行業、稅種分類的基礎稅收征管數據,以及其他部門的涉稅數據進行整合,摸清稅源底數、堵塞漏洞,逐步實現對稅源有效管控,為進一步提高稅收征管效率、保持財政收入穩增態勢夯實基礎。(牽頭單位:市財政局;責任單位:市國稅局、市地稅局等相關單位)

11.運用大數據加強基層社會治理。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發改委、中央綜治辦《公共安全視頻監控建設聯網應用“十三五”規劃方案》部署要求,積極爭取國家經費支持,加快推進公共安全視頻監控聯網應用,逐步對接各級綜治中心,分級有效整合各類視頻監控資源,實現市縣鄉村四級和重點職能部門、社會面視頻監控互聯互通。同時,依托各級綜治中心,通過信息融合導入、開放數據端口、分級授權應用等方式,實現資源共享應用,全面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水平。(牽頭單位:市發改委、市綜治辦;責任單位:市公安局、市智慧辦、市住建局、市交通局等相關單位)

12.運用大數據加強社會公共安全。對公安內部數據、外部社會數據、互聯網數據進行匯聚、清洗、轉換,利用其他政務部門共享的數據資源和視頻監控資源,完善社會安全數據、應急數據和視頻數據,形成支撐各類公安業務和各警種應用的公安大數據平臺,為基礎查詢、綜合分析、決策支持、深度挖掘等業務應用提供標準化、模板化的數據服務,全面提升公共安全事件監測預警、偵查破案、治安防控、社會治理、反恐維穩等能力,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牽頭單位:市公安局;責任單位:市綜治辦、市智慧辦、市城管局等相關單位)

13.運用大數據加強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管理。依托市云計算和大數據中心建設建(構)筑物數據庫,集成建筑信息模型(BIM)與地理信息系統(GIS)。搭建“多規合一”的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管理綜合服務平臺,歸集、整合、關聯城鄉規劃、建設、土地利用、水利資源、環境保護、交通運輸、歷史文化資源等領域數據,實現部門間信息資源的聯動共享, 打造透明城市。(牽頭單位:市規劃局;責任單位:市住建局、市國土局、市水利局、市環保局、市交通局、市文廣新局、市智慧辦等相關單位)

14.運用大數據加強審計監督。以“金審”三期工程建設為契機,完善審計信息系統,建設審計綜合作業平臺、審計大數據服務系統和審計綜合服務支撐系統,提升審計指揮決策、審計質量管理、數據匯聚與共享、數據綜合分析等能力。以公共財政運行安全和績效評價為重點,探索構建電子審計體系,初步實現對一級預算單位的常態化審計監督,強化審計在保障經濟社會健康運行中的免疫系統功能,推動完善政府治理。(牽頭單位:市審計局;責任單位:市財政局等相關單位)

(四)充分運用大數據,提高對市場主體服務和監管水平

15.建立健全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按照《國務院關于批轉發展改革委等部門法人和其他組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建設總體方案的通知》(國發〔2015〕33號)要求,加快建立健全我市法人和其他組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牽頭單位:市發改委;責任單位:市編辦、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工商局、市國稅局、市地稅局、人行聊城市中心支行等相關單位)

16.加強統計監測和數據加工服務。根據宏觀經濟數據、重點行業(領域)數據、產業發展動態、市場供需狀況、質量管理狀況等信息,充分運用大數據技術,加強跨部門數據關聯比對分析等加工服務,充分挖掘數據價值,進一步提高宏觀經濟分析的針對性、實用性和前瞻性,把握全市經濟運行的基本態勢和發展趨勢,提高經濟運行監測預測和風險預警能力,并及時向社會發布相關信息,合理引導市場預期。(牽頭單位:市發改委、市統計局;責任單位:市直相關單位)

17.健全事中事后監管機制。創新市場經營交易行為監管方式,在企業監管、環境治理、食品藥品安全、消費安全、安全生產、信用體系建設等領域,推動匯總整合并及時向社會公開有關市場監管數據、法定檢驗監測數據、違法失信數據、投訴舉報數據和企業依法依規應公開的數據,鼓勵和引導企業自愿公示更多的生產經營數據、銷售物流數據等,構建大數據監管模型,進行關聯分析,及時掌握市場主體經營行為、規律與特征,提高政府科學決策和風險預判能力,加強對市場主體的事中事后監管。對企業的商業軌跡進行整理和分析,全面、客觀地評估企業經營狀況和信用等級,實現有效監管。(各市場監管部門分別負責)

18.建立產品信息溯源制度。加強對食品、藥品、農產品、日用消費品、特種設備、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等重要產品的監督管理,利用物聯網、射頻識別等信息技術,建立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形成來源可查、去向可追、責任可究的信息鏈條,方便監管部門監管和社會公眾查詢。(牽頭單位:市商務局;責任單位:市經信委、市農委、市質監局、市食藥局等相關單位)

19.加強對電子商務領域的市場監管。加強對交易行為的監督管理,推行網絡經營者身份標識制度,完善網店實名制和交易信用評價制度,加強網上支付安全保障,嚴厲打擊網絡虛假宣傳、銷售假冒偽劣商品等違法行為。加強對電子商務平臺的監督管理,落實相關責任義務及平臺規則制度,維護網絡市場秩序,促進網絡市場健康發展。加強電子商務信息采集和分析,指導開展電子商務網站可信認證服務,推廣應用網站可信標識,推進電子商務可信交易環境建設。健全權益保護和爭議調處機制。(市商務局、市經信委、市工商局、市郵政管理局分別負責)

20.大力推進市場主體信息公示。加快實施經營異常名錄制度和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制度,建設市場主體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依法對企業注冊登記、行政許可、行政處罰等基本信用信息以及企業年度報告、經營異常名錄和嚴重失信企業名單進行公示,并與市級信息資源共享交換平臺實現有機對接和信息交換共享,提高市場透明度。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外,應將行政許可、行政處罰等信息自作出行政決定之日起7個工作日內上網公開,提高行政管理透明度和政府公信力。建設完善“信用聊城”網站。除在本部門門戶網站進行公示外,要通過“信用聊城”、綜合性政務網站等渠道向社會公示。(牽頭單位:市發改委、市工商局;責任單位:市直相關單位)

(五)充分運用大數據,建設信用聊城

21.加快市級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建設,實現信用資源互聯共享。依托市云計算大數據中心及市級信息資源共享交換平臺,建立完善市級公共信用信息平臺,縱向與省級公共信用信息平臺互聯互通,橫向與省內各地區、省直各部門互聯互通,成為全市公共信用信息歸集、共享、查詢、發布的樞紐。具有市場監管職責的部門在履職過程中應準確采集市場主體信用記錄,建立部門和行業信用信息系統,重點將金融、工商登記、稅收繳納、社保繳費、交通違法、安全生產、質量監管等領域信用信息納入市級公共信用信息平臺。(牽頭單位:市發改委、市智慧辦;責任單位:市直相關單位)

22.全面推廣在行政管理事項中使用信用記錄和信用報告制度。全面落實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國人民銀行、中央編辦聯合印發的《關于在行政管理事項中使用信用記錄和信用報告的若干意見》(發改財金〔2013〕920號),將使用信用記錄和信用報告嵌入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的各領域、各環節,作為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的必要條件或重要參考依據。充分發揮行政、司法、金融、社會等領域的綜合監管效能,在市場準入、行政審批、資質認定、享受財政補貼和稅收優惠政策、企業法定代表人和負責人任職資格審查、政府采購、政府購買服務、銀行信貸、招標投標、國有土地出讓、企業上市、貨物通關、稅收征繳、社保繳費、外匯管理、勞動用工、價格制定、電子商務、產品質量、食品藥品安全、消費品安全、知識產權、環境保護、治安管理、人口管理、出入境管理、授予榮譽稱號等方面,通過市級公共信用信息平臺,查詢市場主體的信用檔案并作為重要參考依據。在財政資金補助、政府采購、政府購買服務、政府投資工程建設招投標過程中,應查詢市場主體信用記錄或要求其提供由具備資質的信用服務機構出具的信用報告,優先選擇信用狀況好的市場主體。(市信用辦、各縣(市、區)政府、市直相關單位分別負責)

23.建立健全信用承諾制度和守信聯合激勵機制。全面建立市場主體準入前信用承諾制度,要求市場主體以規范格式向社會作出公開承諾,違法失信經營后自愿接受約束和懲戒。信用承諾納入市場主體信用記錄,接受社會監督,并作為事中事后監管的參考。建立守信聯合激勵機制,引導金融機構、地方金融組織和商業銷售等市場服務機構參考使用市場主體信用信息、信用積分和信用評價結果,對誠信市場主體給予優惠和便利,使守信者在市場中獲得更多機會和實惠。(牽頭單位:市發改委、市工商局;責任單位:市質監局、市食藥局、市國稅局、市地稅局等相關單位)

24.建立跨部門聯動響應和失信懲戒機制。對違法市場主體加大行政處罰和信用約束力度,依法實施吊銷營業執照、吊銷注銷撤銷許可證、列入經營異常名錄和“黑名單”等懲戒措施。逐步建立健全跨部門聯動響應和失信懲戒機制,嚴格落實國家有關部委和行業主管部門共同簽署的系列聯合懲戒合作備忘錄,對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重大稅收違法案件當事人名單、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等失信主體依法予以限制或禁入,形成“一處違法,處處受限”的聯合懲戒機制。(牽頭單位:市發改委、市工商局、人行聊城市中心支行;責任單位:市直相關單位)

25.加快建立市場主體信用檔案。建立健全政府大數據采集制度,明確信息采集責任,各部門在履職過程中,要依法及時、準確、規范、完整地記錄和采集相關信息,妥善保存并及時更新。加強對市場主體相關信息的記錄,形成信用檔案,納入市級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市直有關單位分別負責)

(六)運用大數據服務社會民生

26.促進健康醫療大數據發展應用。依托市云計算和大數據中心,建成統一權威、互聯互通的市、縣兩級人口健康信息平臺,完善人口健康信息服務體系,健全居民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歷、全員人口、基礎資源數據庫。建設健康醫療大數據標準規范體系,健全全民健康信息平臺、數據庫、業務應用系統的建設標準、技術規范和工作機制。(牽頭單位:市衛計委;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經信委、市人社局、市食藥局等相關單位)

27.推進公共衛生大數據應用,促進“互聯網+健康醫療”服務。整合社會網絡公共信息資源,完善疾病敏感信息預警機制,提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警與應急響應能力。加強公共衛生信息系統建設,完善傳染病、慢性病、居民死亡原因、傷害、營養、免疫規劃、婦幼衛生、精神衛生、健康危害因素、輸入性傳染病、醫學媒介生物監測功能。整合傳染病、職業病多源監測數據,建立實驗室病原檢測結果快速識別網絡體系。推進醫療機構、公共衛生機構和檢驗檢疫機構的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全面提升公共衛生監測評估和決策管理能力。推進“互聯網+健康醫療”服務,探索互聯網健康醫療服務新模式,制定出臺有關鼓勵發展意見。規范醫療物聯網和健康醫療應用程序(APP)管理,大力推進互聯網健康咨詢、網上預約分診、移動支付、門診健康檔案調閱、檢查檢驗結果查詢、隨訪跟蹤等應用,方便群眾便捷獲取醫療健康服務。(牽頭單位:市衛計委;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經信委、市交通局、市安監局、市食藥監等相關單位)

28.促進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大數據發展應用。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業務數據為基礎,匯聚互聯網數據、共享政府部門和社會第三方數據,打造人社智能服務決策平臺,實現主動、精準、個性服務和科學決策。探索建立人社信用評價指標體系,繪制單位和個人多維度、多線條的動態“信用畫像”。深化科學監管體系建設,深度分析就業、社保、勞動關系、人才、機關人事等數據規律,實現對各類業務行為動態預警和有效監管。加強創業創新信息資源整合,打造創業云平臺,實現網上創業大集、眾創空間、投融資中心、人才超市、創業社交等于一體的網絡互動載體,為創業者提供智能化服務。(牽頭單位:市人社局;責任單位:市直相關單位)

29.促進教育文化大數據發展應用。依托市云計算和大數據中心,建設覆蓋市、縣兩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各類教育機構的教育公共管理平臺、教育資源平臺相融合的云服務體系,探索大數據在教育管理決策、監測評價、公共服務中的運用。推動教育資源共建共享,匯集優質教育資源,開展教育教學管理和人才培養的大數據分析,優化教學策略、教學方式、教學過程和教學評價,推廣“微課”“翻轉課堂”“混合教學”“電子書包”等新型教學模式,促進教育模式創新與變革。推進文化信息資源共享、數字圖書館、數字文化館、數字博物館、數字檔案館等數字公共文化項目建設,重點打造聊城公共文化云,構建全域共享、互聯互通的數字文化服務平臺和大數據綜合服務平臺。(牽頭單位:市教育局、市文廣新局;責任單位:市檔案局等相關單位)

30.促進民政服務大數據發展應用。整合養老、救助、撫恤、救災、社會福利等領域數據資源,結合人口庫基礎數據、不動產數據、機動車數據等,建設由城市延伸到農村的統一民政服務大數據應用工程,為社會福利、社會救助等相關工作提供支撐。構建數據關聯分析模型,對困難群眾、受災群體、優撫對象等進行全方位精準分析,提高社會救助工作規范化、精細化水平和數據分析預警能力。建立養老服務需求評估機制,強化基本養老服務保障,調控社會養老服務資源,引導養老產業發展。進一步改善基層公共服務,以數據驅動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機制,推動發展社區服務業。(牽頭單位:市民政局;責任單位:市公安局、市國土局、市人社局等相關單位)

(七)促進大數據與產業融合發展

31.促進工業大數據發展應用。普及推廣工業云服務,支持企業利用公共服務平臺開展在線交互研發設計、眾包設計、虛擬仿真、三維(3D)打印等工業設計新模式。支持企業建設智能工廠、智能車間,推動大數據在研發、生產、經營、服務等產品全生命周期、產業鏈全流程的應用,助推智能制造與先進服務加快融合,促進新舊動能轉換,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牽頭單位:市經信委;責任單位:市直相關單位)

32.促進農業大數據發展應用。整合農業、水利、林業、畜牧等方面數據資源,推動農業大數據共享開放。推廣應用基于物聯網技術的農業環境監控系統和病蟲害在線監測診斷系統,提高農情田間監測防控水平。強化農產品質量追溯,開展農產品市場監測預警、農村土地流轉、生態環境監測評價等農村信息服務大數據應用。鼓勵圍繞區域主導產業,建成具有帶動作用的農業大數據應用示范區,推動大數據與農業深度融合。(牽頭單位:市農委;責任單位:市水利局、市林業局、市畜牧局等相關單位)

33.促進現代服務業大數據發展應用。穩妥有序推進科技金融、互聯網金融、綠色金融,逐步形成多元化、多層次、多功能的金融服務體系。大力發展電子商務產業,加快智慧商圈、社區電商、跨境電商發展,建設一批有影響的電商小鎮。加快發展現代物流、商務會展等生產性服務業,改造提升商貿流通等傳統優勢服務業,著力發展與民生密切相關的醫療、養老等生活性服務業。(牽頭單位:市發改委;責任單位:市金融辦等相關單位)

34.促進旅游大數據發展應用。推動旅游、公安、交通、鐵路、文化等部門和單位的數據資源共享,依托市云計算和大數據中心,建設全市統一的旅游大數據應用平臺。加強旅游大數據在旅游產業宏觀監管、客流監測、公共服務等領域的應用。建設旅游目的地游客評價數據采集分析系統,開展游客滿意度調查分析。加強旅游市場網絡營銷監測,圍繞游客需求開展精準網絡營銷。加強景區游客預警分析和安全管理,將全市4A級以上景區視頻監控圖像接入大數據平臺。加強旅游經濟運行情況信息收集、傳遞、分析處理和使用。(牽頭單位:市旅發委;責任單位:市公安局、市交通局、市文廣新局等相關單位)

四、政策措施

(一)強化組織保障?!爸腔哿某恰苯ㄔO領導小組要加強組織領導,統籌推進大數據發展的各項工作。智慧聊城建設辦公室要做好推進大數據發展的日常工作,“智慧聊城”建設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要加強協調配合,明確任務職責,落實工作責任。各有關部門要明確本單位的推進大數據發展的分管領導和責任科室,確保大數據發展各項政策的落實。各縣(市、區)政府、市屬開發區管委會要建立相應的組織協調機制。

(二)加強資金保障。各級財政要加大對信息化建設的投入,為大數據項目建設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充分發揮市級股權投資引導基金作用,吸引社會資本采取股權投資等方式參與大數據發展應用。拓寬融資渠道,鼓勵金融機構和融資擔保、小額貸款、民間融資機構等地方金融組織創新金融產品,支持大數據發展應用。拓展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指導目錄,優先將大數據及相關服務納入政府購買服務范圍,鼓勵政府部門購買使用。

(三)加強機構建設。進一步理順強化管理職責,整合全市資源,建立市級大數據管理機構,有效推動跨部門之間的數據整合,制定大數據標準規范,統籌管理政府大數據資產。組建國有獨資或控股的數據運營公司,作為市級政務數據和公共數據開放開發經營主體,承接市級智慧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建設,開展大數據運營服務并對外合作。

(四)加強交流合作和人才培訓。加強與國內外相關組織機構的合作,舉辦大數據應用優秀項目成果展,以應用示范帶動大數據的宣傳教育,在全社會樹立大數據意識。組織相關機構和業務人員進行大數據學習交流,每年組織不少于500人次的業務人員培訓活動。通過各種招商平臺以及多種媒介方式,宣傳和推介我市產業政策和投資環境,吸引優秀企業來聊投資大數據產業。

(五)建立考核機制。各級政府要將信息化和大數據發展工作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考核體系。建立完善信息共享和大數據開放責任機制,將數據共享、開放和安全工作作為對各部門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形成各縣級政府、市直部門比學趕超,全市上下齊心協力推動大數據發展的良好氛圍。

(六)建立完善安全保障制度。建立完善數據服務、網絡安全防護和信息安全等級保護等相關制度。加強對行政機關和金融、交通、能源等重要信息系統的安全評估和監測。加強大數據信息安全標準體系和評估體系建設,制定信息系統、基礎設施、云平臺和網絡通信等領域數據安全規范。建立數據災備、安全管理和應急處理制度,實現安全評測、風險評估和應急演練規范化、精細化、常態化。發生重大數據安全事故時,應當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并向主管部門報告,及時采取補救措施,并按照有關規定進行信息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