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沙尼亞共和國是波羅的海諸國之一,南鄰拉脫維亞,東接俄羅斯,人口 130 萬,稍少于渥太華市人口。

  愛沙尼亞在 1991 年脫離前蘇聯,恢復獨立時,該國有機會全面重新思考政府角色,重新設計政府該如何運作、該提供什么服務,以及該如何使用網際網路技術來達成其目標。

  愛沙尼亞數字政府的最高原則:分權、互連、開放、網路安全

  今天,愛沙尼亞被廣視為數字政府的全球領先國,該國總統湯瑪斯·亨德利·伊爾夫斯(Toomas Hendrik Ilves)是第一個這么說的人:“我們對我們所完成的感到驕傲,并希望全世界都能向我們的成功學習。

  在所有國家的社會進步指標排名當中,個人與政治權利這一項,愛沙尼亞排名第二,與澳洲及英國不分軒輊。愛沙尼亞的領導人在設計該國的數字政府策略時,以分權化、互連性、開放、網路安全為核心原則,他們的目標是建立具有未來性、可以納入新技術的基礎設施。

  該國的所有居民可以在網路上取得資訊與服務,使用他們的數字身分進行商業活動,更新或修改他們的官方紀錄 。

  愛沙尼亞早就將區塊鏈應用于 互聯網化的‘數字身份’

  雖然,愛沙尼亞的這些建設早在區塊鏈技術問世之前,該國推出了一個無鑰簽名基礎架構(keylesssignature infrastructure, KSI),將之與區塊鏈技術漂亮地整合起來。

  這個 e-Estonia 模式的核心要素是數字身分,截至 2012 年,90% 的愛沙尼亞人有一個電子身分證卡,可用以取得政府服務并用以在歐盟國家旅行。

  這電子身分證卡植入的晶片內含持卡人的基本資訊,以及兩個憑證——一個是持卡人的真實身分,另一個提供一個數字簽名,以及一個個人自己選擇的個人識別碼(PIN)。

  愛沙尼亞人使用這些,在網路上投票,檢視與編輯他們的自動化報稅表格,申請社會安全福利,取得銀行服務以及大眾運輸服務,他們不需要銀行的金融卡或大眾運輸系統通行卡?;蛘?,他們也可以他們的手機上的行動 ID 來做這些事。2013 年,95% 的愛沙尼亞報稅人使用電子報稅,有 98% 的銀行交易是在網路上進行 。

  家長和學生使用愛沙尼亞的 e-School 來查詢作業、課程、成績,和教師合作。愛沙尼亞以即時方式把來自各種源頭的健康資訊,匯集成每個人的單一紀錄,使這些紀錄不會存在單一一個資料庫里,每個愛沙尼亞人對自己的健康紀錄,有獨自專屬的存取密碼,可以自己掌控與決定讓哪些醫生或家人,能夠在線上取得這些資料。

  不只線上投票,愛沙尼亞的‘無紙流程’將內閣會議時間從 5 小時縮至 1.5 小時

  自 2005 年起,愛沙尼亞公民在全國選舉中使用線上投票, 他們可以在全世界任何地方,使用他們的身分證卡或行動 ID 登入后投票 。2011 年的國會議員選舉,有 25% 的公民使用線上投票,比上一次國會議員選舉的 5.5% 大幅提高,愛沙尼亞人顯然喜歡、也信賴這制度,因為在 2014 年的歐洲議會選舉中,這比例再度提高,有三分之一的選民從他們所在的九十八個國家上網投票。

  愛沙尼亞內閣使用無紙流程,在網路上公布所有立法草案,每周的內閣會議平均時間,從大約五小時縮減至九十分鐘 。

  愛沙尼亞有一套線上土地注冊系統,大舉改革了房地產市場,把土地轉移流程從三個月縮減為稍稍超出一星期。過去幾年,愛沙尼亞推出 e-Residency,世界上的任何人都可以申請一個“跨國數字身分證”與驗證,取得安全服務,以數字方式加密、驗證及簽署文件。全球任何地方的創業者可以使用其跨國數字身分證,在線上花少于二十分鐘的時間注冊他(她)的公司,并在線上管理此公司。這些措施對愛沙尼亞的數字國家形象大大加分。

  一切,都必須建立在“資訊安全”的基礎上

  沒有牢固的網路安全性,這些全都無法行得通或被接受,誠如軟體安全公司 Guardtime 的執行長麥克·高特(MikeGault)所言:“正直是網路安全性的首要問題,愛沙尼亞在十年前就認知到這點,他們在建立這技術時,讓政府網路上的所有東西都可以被驗證,不需要用到對人的信任……并使政府不可能對人民撒謊。

  愛沙尼亞的網路安全性,衍生自它的無鑰簽名基礎架構(KSI), 這架構在區塊鏈上以數學方式驗證任何的線上活動,不需要系統管理者、密鑰或政府人員 。

  這種能力能夠確保完全透明化與問責性,利害關系人可以看到誰在何時取閱了什么資訊,以及取閱者可能用此資訊來做什么。因此,政府得以展現紀錄的誠正性及法規遵守;個人可以在無需第三方介入下,自行驗證他們本身紀錄的誠正性。這可以降低成本:不需保護任何的密鑰,不需要定期重簽任何文件。

  根據 e-Estonia.com:“在 KSI 之下,歷史無法重寫。

  很顯然,區塊鏈技術不僅可用于以賺錢為目的的企業,也可用于聚焦于為所有人謀求繁榮的公家機關,從政府、教育、保健、電力網、運輸系統、社會服務。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區塊鏈革命:比特幣技術如何影響貨幣、商業和世界運作》

責任編輯:qinp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