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29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北京國脈互聯信息顧問有限公司、清華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聯合主辦的“2019智慧中國年會”在北京隆重召開,以“數字化轉型——共識與策略”為主題,來自全國部委、省、市、區縣電子政務、智慧城市、大數據主管領導、行業專家、企業代表、主流媒體等齊聚一堂。其中,28日主論壇有近800名嘉賓到場,更有近6000人同步收看直播;兩天會議到場參與人次達千余名。

  本文系國脈集團總經理助理、高級咨詢師謝海艷于11月29日下午在“2019智慧中國年會”分論壇“數據體系與數據資產研討會”上的演講,內容通過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本人審核。

image.png

「國脈集團總經理助理 謝海艷」

  我想圍繞“數據和事項最小顆粒度梳理”這個話題和大家一起交流,主要包括2019年政務服務發展態勢、最小顆粒度梳理需求分析、最小顆粒度梳理解決方案、應用場景四個方面內容。

  一、互聯網+政務服務持續強化,競相發展

  從國家政務服務平臺的上線,各地組織機構改革創新,各條線部門都紛紛出臺了文件,簡化流程,減少材料,優化服務,都為互聯網+政務服務、營商環境優化創造了好的基礎?;ヂ摼W+政務服務信心指數空前高漲,互聯網公司、金融公司、科技公司等都涌入進來,積極參與,合作模式不斷探索創新,各區域以數字政府為核心的創新成效不斷涌現,最多跑一次、不見面審批、高效辦成一件事、零見面、無感申辦、秒批等,亮點紛呈。尤其是政務服務部門宣傳意識增強,平臺活躍度高。如國家政務服務平臺,上線一個多月累計訪問瀏覽量就突破億級規模,實名注冊用戶也近千萬。政務服務不再是停留在表面,而是真正對百姓與企業的政府辦事服務起來了。所以,政務服務供給能力不斷增強的同時,與之對應的公眾期望值不斷高漲,這就對政務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信息不對稱問題,亟需事項和數據最小顆粒度梳理

  相對而言,辦事慢、辦事難、多頭跑、來回跑的現象仍普遍存在,究其原因,核心就是信息不對稱,反復補正材料,多部門提交材料。

  表現一:公眾與政府審批人員的辦事信息不對稱。政府線下辦理是情形化的,但線上發布的事項不規范、不統一、情形未細化、材料不精準,所以,公眾無法獲取精準的辦事指南。雖然各網上、辦事大廳都有發布,但基本屬于找不到、看不懂、用不上的狀態。急需要精準化的服務指南、個性化的材料清單來支撐。

  表現二:政府部門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數據聯通不到位。各部門業務事項數據需求不清楚,或者需求未到字段級最小顆?;?,數源不明確,不能按需共享,導致政府生成的材料,還讓百姓反復提交,同一字段,多張表格反復填寫,前后不一致等,造成了辦事效率低。這就需要對數據進行最小顆粒度梳理,推動數據按需精準共享。

  表現三:供需不對稱,對公眾來講的辦一件事,而與之對應的是政府多個部門的多個事項。也是致使辦事群眾多部門、多窗口重復跑、反復跑。如我要辦超市,涉及8個部門10個事項。這就需要對主題服務流程再造,與綜合窗口標準化無差別受理來支撐,核心還是數據最小顆粒度分解與重構的問題。

  因此,數據和事項進行最小顆粒度梳理,是為辦事群眾與政府工作人員提供精準導航和標準化服務,為業務事項提供數據共享的關鍵基礎,也是信息化系統應用的基礎物料,不可或缺。

  這是我們在政務服務網隨機找的收養登記的一個案例,從全國大部分網站公布的辦事指南來看,大部分還在第一種類型,材料提供不完整或堆砌在一塊,要么就是僅放一個申請書,能不能辦成,不得而知,要么就是不管你是什么情形,把所有材料全面列上,用戶無法對應。第二種,已經有用戶思維了,像這個地區已經把收養登記里的四種主要類型梳理成辦理項,分別提供辦事指南,或者在材料名稱里加上了情形,讓用戶看得較明白,但都還不夠精準,還需要用戶去分析、判斷。從材料列表不難看出,收養登記從生命周期、收養人身份、類型、被收養人年齡、健康狀況進行細分,然后通過不同組合,需要哪些材料、表單、字段,這些都是有區別的,這就是我們今天要探討的顆?;崂淼墓ぷ鲀r值與意義所在了。

  三、最小顆粒度梳理解決方案

 ?。ㄒ唬祿褪马椬钚☆w粒度的理解

  數據和事項的最小顆粒度,是基于數據基因理念(最小顆粒度與標準化),通過對事項的情形細化與數據最小顆粒度分解相結合,實現數據與事項的自由編輯、抽取、組合和關聯應用的標準體系,是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數據共享與業務協同的重要支撐。

 ?。ǘ┛傮w思路

  圍繞“以一件事精準服務高效辦”核心需求為導向,數據與事項最小顆粒度梳理作為抓手,實現事項情形化、材料精準化、數據最小顆粒度的目標,結合一體化平臺與數據體系的全面支撐,推進政務服務辦事的標準化、智能化、傻瓜化,為政務服務“一網、一門、一次”打下基礎。

 ?。ㄈ┲饕蝿?/strong>

  主要包括事項梳理、情形梳理、數據梳理三大任務。

  首先,事項梳理。主要是明確范圍標準,對事項進行標準化,這是顆?;幕A。在范圍上,建議以“重點先行”為原則,對業務事項按照工作推進的需求,一般會從高頻、常辦、關注度高的事項入手,或者基于主題服務所涉及到的事項入手。第二步,對事項的標準化現狀進行梳理,要素是否完整、填寫是否規范,是否有兜底條款;第三步,對比標桿,包括國家政策、先進地區的標準;第四步,形成標準,對事項要素進行規范。

  第二,情形梳理。按照生命周期、主體類型、辦理內容、辦理人身份等邏輯關系,細化辦事情形,達到“最小顆粒度”,滿足群眾實際辦事需求,做到邏輯清晰、層次分明、相互獨立、上下包含。在確定“辦事情形”的基礎上,進一步梳理辦事材料、材料范例和審查要點,為辦事群眾企業、窗口受理人員、后臺審批人員提供清晰指引。

  第三,數據梳理。對材料、表單里信息項進行逐步梳理,形成最小顆粒度數據串,標準化處理后,通過不同的歸集組合,形成一張表,達到“一情形一材料一表單”的目標。最后,通過供需認責,形成需求清單、責任清單,數據按需共享機制,促進數據按需共享。

  (四)實施要點

  事項梳理:要把握好四個方面,一是標準化,即統一名稱依據,對材料的名稱來源出處進行統一和規定,確保材料名稱的科學和嚴謹,確保不同事項之間,相同材料名稱保持一致。二是精準化,統一用詞口徑,要從工作人員行為習慣出發,禁止材料名稱使用習慣性口語、兜底和模糊性詞語。三是統一數據來源,確保同一材料在不同事項、結果產生材料、事項目錄管理系統、電子證照庫等保持一致,確保數據同源、方便信息共享與網絡核驗。四是統一格式規范,確保申請材料內外規范,左右一致。

  事項情形化梳理:要把握業務邏輯與最小顆粒度的關系,按照邏輯關系細化到底,又要窮盡所有情形,由簡到繁,結合日常辦件情形確定分類標準,最后進行事項細化拆分,直至末級無法拆分為止。通過逐級拆分細化,形成辦事事項的“樹狀”結構。

  數據梳理:對材料、表單進行字段級最小顆粒度梳理,每個業務事項會需要很多材料來支撐,有證照、證明、表格、批文和其他,而材料的最小單元又是由姓名、性別、家庭住址等這些信息項組成,這些信息項的數源單位分別是公安、人社、教育等等,通過最小顆粒度數據梳理,形成需求清單,并通過數據的權責確認和標準化工作,明確數源和標準,確保一數一源,按需共享。

  四、應用場景

  通過前面的數據與事項的最小顆粒度梳理,配合顆?;芾淼闹蜗到y,可以動態快速組合,形成“一情形一套材料一張表單”,通過數據共享實現高效辦理。從業務辦事的角度,我將應用場景分為服務前臺、業務中臺和數據后臺,具體如下:

  服務前臺:通過顆?;崂碇尉珳史?。辦事群眾可獲取情形化的辦事指南。線上智能引導,通過簡單的情形選擇與判斷,推送精準的材料清單、表格清單等,真正實現找得到、看得懂、用得上。在查詢與互動方面,為智能問答、智能檢索、服務熱線、咨詢導航提供辦事服務的語料基礎,讓問答更精準,檢索更有效等等。

  業務中臺:通過顆?;崂碇螛藴适占茖W審批。通過顆?;崂?,實現政務服務事項全面數字化、結構化、標準化,通過情形細化與審批經驗的結合,歸納形成具體的數據和標準的要求,如審核要點、要點范例、常見問題等,將極其復雜的辦事收件要求轉換為操作性極強的顆?;诸愡x擇,極大的減輕了收件人員的學習培訓壓力,解決了受辦分離模式最大的難點和堵點。變“經驗審批”為“科學審批”,提高收件質量,有效縮短業務部門審核時間,整體提升審批效率。

  數據后臺:通過數據最小顆粒度梳理支撐數據共享與業務流程再造?;谧钚卧獢祿検崂?,經過標準化及數源明確,通過不同的歸集組合,支撐業務流程再造,如多項事一次辦、多表合一,推進按需精準共享,材料復用,通過身份認證,共享獲取證照、證明等材料、自動填充可共享的數據項,快速進行表單填報和材料上傳。

  最終實現:一表填寫一次提交,實現減時間、減材料、減跑動、減成本的高效辦事目標。

  五、國脈案例

  1、浙江基于數據共享的最多跑一次

  原來社會保險單位參保登記辦理需要6個材料,通過數據共享,對證照材料進行精簡,只需要填寫一張登記表即可。然后通過對表單信息項進行梳理,配合我們的供需對接系統,實現需求清單的數源單位確認,形成需求清單、責任清單,按需實現數據共享。從而支撐少報、少填、少跑。原來要一天以上的業務辦理,現在幾分鐘就可以完成。

  2、三亞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化及顆?;崂?/strong>

  對進駐三亞市政務中心的 517 項,區級共有事項( 91 項)進行標準化及顆?;崂?,成果有市區政務服務事項的二級十統、業務最小顆粒度梳理、面向群眾的申報指引、一口受理人員的操作手冊,從而全面支撐三亞的極簡辦理及一口受理。

  3、徐匯的高效辦成一件事

  通過數據與事項的最小顆粒度梳理,配合國脈營商通政務服務流程再造的動態管控系統,來實現以用戶服務為中心的多項事一次辦的改造,用戶通過身份核驗,情形的判斷,獲取精準化的材料清單和一張表,通過證照庫共享的數據,無需百姓填寫,自動生成,真正站在百姓和企業角度上實現高效辦成一件事,這是“我要開飯店”的一些效果圖。

  還有我們在南山做的惠企政策精準送,根據主體業態、情形判斷選擇后,精準推送匹配的申請事項及相應的表單材料,推動惠企政策的申報與落實,優化營商環境。這些都是通過最小化顆粒度梳理,實現服務精準送的實踐案例,還有很多,這里就不一一展開了。

  總之,在我們的研究和實踐過程中,數據與事項最小顆粒度梳理工作是政務服務高效辦理的根基事業,關鍵而有決定意義,國脈基于咨詢+產品+數據的融合優勢,已經形成了系列解決方案與實踐案例,希望在數字政府建設道路上,與您同行,為各地數字政府創新發展貢獻力量!

  申明:本文版權歸國脈互聯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授權。

  附:國脈“一網通辦”核心支撐系統(GDBOS),助力數字政府建設

  數字政府2.0操作系統、政務數據體系2.0基礎標配、政務服務一體化升級方案。又名“政府數據業務操作系統”(GDBOS), 是基于國家有關政策要求、各地實踐經驗、數據體系理論、微服務技術架構,圍繞“大數據、大系統、大平臺”融合一體思路,為各地數字政府升級而量身打造的一套作業平臺。運用數據體系、標準治理、業務再造、組織進化等工具和方式,可從結構、標準、模塊架構上對當前政務服務平臺體系進行優化、重組和升級。有效適配部委、省、市、縣(區)不同層次需求,支撐數據整合共享、政務流程再造和服務模式升級,全面提升政務服務能力,夯實數字政府基礎,為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重要支撐。

  依托"產品+數據+標準"框架,構建"標準支撐、數據體系、業務再造、數據治理、管理賦能"五大體系,無縫銜接既有業務系統,有效驅動政務服務整體運作:①落腳在“辦成”,把政務數據歸集到一個功能性平臺,企業和群眾只進一扇門就能辦成不同領域事項;②綜合提升政府政務服務、數據整合與治理能力,并最終實現數字化轉型升級與智慧組織進化。

圖片1.png

  注:獲取更多會議資訊及嘉賓演講資料,歡迎登錄“2019智慧中國年會官網”。

圖片2.png

責任編輯:qinp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