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背景

  大數據時代的來臨意味著信息或數據和物質及能源一樣,成為這個社會最為重要的資源。作為最大的公共數據資源擁有者,政府有責任也有義務向社會開放數據資源,充分發揮政府數據的巨大作用。2009年5月,美國聯邦政府數據開放平臺data.gov上線后,政府數據開放運動在全球范圍內迅速興起。法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新加坡等國家也都建立了政府數據開放平臺,制訂并實施具有本國特色的政府數據開放計劃。此外,關于開放政府數據的國際合作也在不斷開展。2011年9月,在美國政府倡議下,美國、英國、挪威等八國聯合簽署《開放數據聲明》,成立“開放數據伙伴關系”。截止2016年3月,其成員已從原來的8個發展到69個。2013年6月,在北愛爾蘭峰會上,美國、德國、英國等八國集團首腦簽署《開放數據憲章》,表示要開放更多可機讀的政府數據給公眾。

  近年來,我國也在積極開展政府數據開放的相關基礎工作?!吨泄仓醒腙P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要“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推進數據資源開放共享”。2015年8月,國務院印發《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指出要加快政府數據開放共享,推動資源整合,提升治理能力,并將于2018年年底前建成國家政府數據統一開放的平臺。2017年3月,在中國國際大數據挖掘大賽啟動儀式上,貴陽、北京、廣州等17個國內政府數據開放先行城市的機構代表共同發布《共同促進數據開放及應用行動宣言》,指出要制定統一標準,保障數據安全,堅定探索,共促政府數據開放,推動數字經濟不斷向前發展。目前,我國還未建立國家層面的政府數據開放平臺,但北京、上海、無錫、武漢等信息化建設走在前列的城市已嘗試并建立了專門的政府數據開放平臺。2016年9月,貴州省政府數據開放平臺正式上線運行,公眾在互聯網上輸入域名www.gzdata.gov.cn即可訪問由11個省直部門提供的上千萬條實時“活”數據,且74%的數據為可機讀的結構化數據?,F在大量政府開放的數據資源已逐步運用到醫療衛生、教育教學等領域,尤其是在應急管理領域,及時開放政府應急數據,使得整個社會都能夠獲取和利用,有利于提高政府應急管理水平,實現政府資源價值最大化。在這樣的背景下,推動政府數據開放,特別是在應急管理領域的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二、政府數據開放在應急管理中應用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

  伴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社會公眾對政府數據獲取和利用的愿望日益強烈,更好地滿足公眾對政府開放數據的需求已經成為政府部門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尤其在應急管理領域,如果能及時有效地開放政府應急數據,供地方各級政府、企業、公眾和非政府組織及時獲取和有效利用,有利于提高整個社會應急管理的效率,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當前,關于數據開放和應急管理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也在不斷深入,為完善數據開放在應急管理中的運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數據開放與應急管理的研究狀況

  1.國外關于政府數據開放和應急管理的研究

  當前,國外主要從下述兩個方面對政府數據開放進行理論研究:一是基于數據平臺層面,從技術角度設計、運用和維護政府數據開放;二是基于公共管理層面,從相關政策法規和組織管理角度研究政府數據開放。Hoffmann指出,政府數據開放后,數據可以轉化為信息,信息再轉化為知識,公民可以基于這種知識做出決策并采取相應的舉措。Helbig等人認為政府部門在開放數據的過程中面臨著信息流、不同參與者等多重挑戰。Karr提出,在政府開放數據供社會公眾使用時存在三點問題:一是數據有用性和數據保密性問題;二是數據復雜性和非技術類公民對數據理解之間的矛盾問題;三是公眾分析全部數據集的需求和政府數據分散的問題。

  國外對應急管理理論研究起步較早,在危機管理理論、模型研究和體系構建等方面積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1972年,Tony Jaques首次給出危機的定義;之后,Rosenthal從危機管理視角完善了危機的定義;此外,Steven還在其著作中展示了較為系統的危機管理分析框架;Robert提出危機管理過程的4R模型即減弱、預防、反應和恢復,并探討了如何從戰略高度管理媒體。在不斷深入的研究過程中,國外應急管理研究日漸實現從自然災害到公共安全領域、從定性到定量、從單一學科到多種學科的轉變,并注重發揮信息技術在其中的支撐作用。

表1 國內省、市政府數據開放平臺一覽表

國內省、市政府數據開放平臺一覽表

數據來源:各地方政府數據開放平臺并經作者整理所得。

  2.國內關于政府數據開放和應急管理的研究

  隨著國外政府數據開放運動的不斷發展,國內也從數據開放的概念、法律、政策、國外實踐現狀等方面展開研究,主要集中在電子政務、信息或計算機、圖書情報等領域。鄭磊認為政府數據開放要降低數據獲取和互動的門檻,定期更新開放的數據?,F階段我國學術界對政府數據開放的理論研究還不夠成熟,大都停留在大數據的概念、特點、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和借鑒國外政府數據開放有益經驗等方面,對數據的發布、評價、應用的研究還較少。

  雖然我國對應急管理的研究較之西方起步晚,但在2003年“非典”事件發生后發展迅速。薛瀾等人基于對典型案例的分析和危機管理理論的研究,提出社會轉型期我國將面臨的危機形態特征及其發生的根源,并從時間序列、組織行為、決策過程等三個角度構建現代危機管理體系的基本框架。王宏偉通過分析應急管理中的關鍵環節,從不同角度對應急管理進行論述。張成福、唐鈞認為預警、準備、舒緩、應對和重建等五個方面共同構成了危機管理,給出13項能力指標用來評估政府危機管理的能力??偟膩碚f,國內在應急管理方面進行大量的理論研究,并逐漸實現對突發事件事前、事中和事后全過程進行管理的模式。

  人們已經意識到政府數據開放對應急管理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客觀需要推動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的進行。有部分國內外學者對大數據應用于醫療衛生領域、商業領域等進行研究。比如,谷歌工程師們在Nature雜志上發表的文章中指出,在大數據背景下可以通過收集、匯總公眾在網頁上檢索關鍵詞,將特定檢索詞條的檢索頻率與流感在時空上的傳播間建立聯系,進而預測流感發生情況,提供有效信息給公共衛生部門以減少流行病的蔓延。但是這些研究還只是初步研究和局部研究,還不夠系統和全面。因此,深入研究政府數據開放在應急管理中的應用,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責任編輯:lih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