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數字政府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就主動順應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趨勢,充分釋放數字化發展紅利,全面開創數字政府建設新局面作出部署。

  “這意味著我國數字政府建設有了總規劃、總方略、路線圖,迎來發展黃金期?!苯?,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信息技術部主任、電子政務研究中心主任、國家電子政務專家委員會副主任王益民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數字政府建設成效不斷顯現,為邁入數字政府建設新階段打下了堅實基礎。

  在訪談中,王益民介紹了我國數字政府建設的創新實踐,分析了當前加強數字政府建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鞍褲M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數字政府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改革永遠在路上?!蓖跻婷裾f。

  從“推進”到“加強”

  記者:第五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剛剛落幕。在數字中國的大框架里,如何理解加強數字政府建設的重要意義?

  王益民:數字政府建設是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的基礎性和先導性工程,發揮著帶動數字經濟、數字社會等健康持續發展的火車頭作用,以數字政府建設全面引領驅動數字化發展是黨中央、國務院主動順應數字化發展趨勢,激活數據潛能,充分釋放數字化發展紅利而作出的整體部署,也是指導意見一個很顯著的亮點。

  《關于加強數字政府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加強數字政府建設是適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引領驅動數字經濟發展和數字社會建設、營造良好數字生態、加快數字化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的基礎性和先導性工程,是創新政府治理理念和方式、形成數字治理新格局、推進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的重要舉措。

  記者:中央首次明確提出“數字政府”是在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更早的萌芽和發展是什么時期?

  王益民:數字政府建設是電子政務發展的新階段。電子政務在我國已經走過40多年的歷程,從 “辦公自動化”、“三金工程”到“兩網四庫十二金”再到“最多跑一次”和“一網通辦、一網統管”,數字政府的建設發展之路,是我國推進政府職能轉變,構建服務型政府的建設之路,更是不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過程。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電子政務發展,電子政務由業務辦公的支撐工具,成為促進重大改革措施貫徹落實實施、支撐重大問題決策研判、提高服務人民群眾水平的有效抓手和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創新手段。

  黨的十九大以來,數字政府建設加速推進。從四中全會提出“推進數字政府建設”到五中全會提出“加強數字政府建設”,短期內兩次黨的全會強調數字政府建設,重視程度可見一斑。由“推進”到“加強”,充分體現了高層對數據賦能國家治理的精準把握。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了數字政府建設的任務,單獨設立了“提高數字政府建設水平”章節;2022年6月,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數字政府建設的指導意見》,進一步強調加強數字政府建設是創新政府治理理念和方式的重要舉措……可以看到,數字政府建設已成為“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國家治理的重要內容。

  服務能力顯著提升

  記者:全面開創數字政府建設新局面,我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建設有何特征?

  王益民:一體化政務服務能力顯著提升是我國現階段數字政府建設的典型特征。

  2019年5月,國家政務服務平臺上線試運行。隨著以國家政務服務平臺為總樞紐的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建成并發揮作用,我國網上政務服務發展由以信息服務為主的單向服務階段,邁向以跨區域、跨部門、跨層級一體化政務服務為特征的整體服務階段。通過構建普惠均等、便民高效、智能精準的全國政務服務“一張網”,政務服務平臺的認知度、體驗度持續提升,有力推動了政務服務向基層、向鄉村、向特殊群體延伸。企業群眾辦事便利度顯著提升,辦事渠道更加便捷,服務流程更加優化。

  這也有力帶動了我國相關國際排名的快速提升——2020年聯合國電子政務調查評估顯示,我國電子政務排名比2018年提升了20位。其中,作為衡量國家電子政務發展水平核心指標的在線服務指數大幅提升至全球第9位,達到全球“非常高”的水平。

  記者: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作為政府數字化轉型的基礎性工程,在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能否展開談談平臺的發展現狀和成效?

  王益民:展開來談,主要有三點。

  一是企業和群眾認知度高。

  舉一組數據:截至2021年底,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實名用戶超過8億。其中,國家政務服務平臺注冊用戶超過2.6億,總使用量338.9億人次。國家政務服務平臺“跨省通辦”服務專區接入近百個高頻“跨省通辦”事項和近200項可跨省辦理的便民服務,累計瀏覽量超83億人次。

  二是數字化公共支撐能力強。

  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我國電子政務網絡建設和應用取得顯著進展,形成了“云、網、數、用”基礎支撐體系,以“金字工程”為代表的一大批重要業務信息系統投入使用,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國家電子政務體系。

  在平臺支撐方面,各地區各部門結合自身實際,積極開發建設、不斷迭代更新,形成了政務服務、“互聯網+監管”和政府信息發布等一批相對成型、在實際工作中發揮顯著作用的數字化綜合平臺。

  在推進數據共享方面,2016年至2021年,國務院及國務院辦公廳先后出臺《政務信息資源共享管理暫行辦法》《關于建立健全政務數據共享協調機制加快推進數據有序共享的意見》等政策文件,分三批出臺《國務院部門數據共享責任清單》,積極推動了全國政務數據共享共用。目前,全國一體化政務數據共享樞紐已發布53個國務院部門的1.3萬余項數據資源,為各地區各部門提供共享調用服務超3500億次,為各地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提供了有力支撐。

  三是地方創新多,出現了許多好做法、好經驗。

  北京針對企業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全面開展數字普惠行動,全面推行電子居住證、出生醫學證明線上申領、制發,已通過線上分別核發600余萬張和7萬余張。廣東創新打造“粵省事”移動政務服務平臺,已上線2170 項高頻民生服務及90 種個人電子證照,為近1.5 億用戶提供便捷辦事的服務體驗。貴州打造“貴人服務”品牌,材料“免提交”、表單“免填寫”、辦事“免核驗”,目前已實現371類、8700萬本證照信息入庫共享,減免辦事材料2755萬份。

  值得一提的還有,各地區紛紛探索為老年人“定制”服務場景,建設“老年人服務專區”,支持“語音找服務”“親情服務”代辦代查。老人們說,更大的字號讓政務服務更有溫度了。

  群眾來評判

  記者: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電子政務研究中心連續多年開展省級政府和重點城市一體化政務服務能力第三方調查評估工作。請問這項調查評估如何開展?

  王益民:從2015年開始,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電子政務研究中心就在聯合國電子政務調查評估(EGDI)框架下,連續開展一體化政務服務能力調查評估。

  我們評估的思路方法和指標體系相對穩定——以用戶為中心,以辦事對象獲得感為第一評價標準,重點圍繞服務方式完備度、服務事項覆蓋度、辦事指南準確度、在線辦理成熟度、在線服務成效度五個方面開展評估。

  在評估方法上注重三個堅持:一是堅持無感評估。評估工作不需要地方填報數據、提供材料,不進行實地評估,主要依托全國一體化平臺數據和第三方采集數據,切實減輕基層負擔;二是堅持目標導向。以評促建、以評促優,推動政務服務從政府供給導向到群眾需求導向轉變;三是堅持綜合分析。采用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分析方法,科學和客觀反映各地區一體化政務服務發展水平。

  在評估思路上突出四個強化:一是強化用戶感知,關注企業和群眾在獲取政務服務過程中的便捷度和滿意度;二是強化數據應用,用數據說話,運用真實客觀的數據反映地方發展水平、質量和速度;三是強化過程公開,過程全記錄、數據全留痕,實現全部評估數據的可查詢、可比較、可追溯;四是強化結果運用,編制各地區專項分析報告并構建大數據分析平臺,促進各地區及時發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改革永遠在路上

  記者: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五次會議指出,要把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數字政府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打造泛在可及、智慧便捷、公平普惠的數字化服務體系,讓百姓少跑腿、數據多跑路。實現以上目標還需要哪些努力?

  王益民: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數字政府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讓數字化成果惠及全體人民,是數字政府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與此對標,我們還有不少功課要做。

  比如,受區位環境和發展基礎等因素影響,“東強西弱、南強北弱”的情況仍然存在,現狀與政務服務均等化、普惠化的目標仍有距離。

  又如,幫助特殊群體越過“數字鴻溝”,成為擺在全社會面前的現實課題。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已占到全國總人口的14.2%。同時全國有8500多萬殘疾人。變“數字鴻溝”為“數字便利”,需要充分考慮老年人和殘障等特殊群體使用習慣和辦事需求,在提供規范化、標準化服務的同時,兼顧人性化、個性化服務,只有積極服務、主動服務、代辦服務、優先服務,才能讓數字技術最大程度惠及社會大眾。

  此外,由于系統與數據標準不統一,跨地區、跨部門、跨層級和跨業務的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問題仍然突出,相關規則尚需建立;隨著新技術的應用和服務模式的創新,實踐中受體制機制、法律法規等因素影響,遇到“天花板”的情況也越來越多。

  可以說,改革永遠在路上,人民政府為人民服務也永遠在路上。

  《指導意見》將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作為數字政府建設的基本原則和根本遵循,確保了數字政府建設的正確方向。全面開啟數字政府建設新局面,必須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數字政府建設的強大動力和堅強保障,確保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數字政府建設的重大決策部署貫徹落實。

  下一步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工作部署,以服務能力提升為重點,全面提升公共服務數字化、智能化水平。

  圍繞整體服務能力提升,持續強化泛在可及的一體化建設思路。以國家政務服務平臺為總樞紐,推動依托國家平臺整合對接各級、各類線上線下政務服務系統,在提升各地區各部門政務服務“獨唱”能力的基礎上,全面提升標準統一、服務同質的“合唱”能力,變群眾“來回跑”為政府“一網辦”。

  圍繞精準服務能力提升,持續推動智慧便捷的服務模式創新。聚焦網上辦事的堵點難點問題,圍繞提升政務服務質量,開展個性化、有特色的服務模式創新,以民生服務高頻事項為重點,搭建群眾“點菜”、平臺“配菜”、部門“炒菜”的“中央廚房”式政務服務樣板,全面推進政務流程優化再造,推動服務模式從“事項服務”向“場景服務”轉變。

  圍繞服務供給能力提升,持續推進公平普惠的基礎性服務。既要持續深化面向“少數人”服務的行政審批事項網上辦理,更要豐富惠及“大多數人”的公共服務供給能力,推動數字化服務普惠應用,提升公共服務基礎性、兜底性服務能力,推動破解發展不平衡問題,最大程度地惠及社會大眾。

  抓好“關鍵少數”

  記者:《關于加強數字政府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要“把提高領導干部數字治理能力作為各級黨校(行政學院)的重要教學培訓內容”。請問,如何切實抓好領導干部這一“關鍵少數”?

  王益民:我國數字政府建設正迎來發展黃金期,抓好領導干部這一“關鍵少數”,確保各級領導干部具備強有力的數字素養,是提升數字政府領導力、數字治理能力的核心關鍵。

  一要加強領導干部的網絡和信息化能力培訓。持續提高領導干部對互聯網規律的把握能力、對網絡輿論的引導能力、對信息化發展的駕馭能力和對網絡安全的保障能力。

  二要加強領導干部數字素養培訓。培育領導干部“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用數據創新”的思維和能力,幫助領導干部更敏銳地捕捉群眾對于數字化公共服務與產品的迫切需求,洞察市場、社會、國家以及國際發展的最新趨勢,找到并有效化解數字化改革中存在的難點問題。

  三要創新數字政府人才引進與培養任用機制。建設一支懂業務、懂技術、懂管理的復合型干部人才隊伍,建設一支能夠熟練運用信息化技術手段的專業隊伍,需要長期的培訓、鍛煉與實踐,要增加人才培訓和交流機會,持續提升人才隊伍的數字化能力。

  總之,建設數字政府,推進政府管理技術創新,對政府自身能力建設提出了新要求。適應數字服務和數據治理新變革,實現數字政府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目標,對領導干部以及全民數字素養與數字能力同樣提出了新要求。我們要在數字化浪潮中把握新機遇、應對新挑戰,塑造新優勢,書寫“中國之治”新篇章。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11.jpg

 關于國脈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超能城市APP、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評估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等政府客戶、中央企業和高等院校。

責任編輯:wuwen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