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為進一步深化“放改服”改革,淮北市生態環境局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一項重要任務,多舉措優化審批流程,創新工作方法,持續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一是大力減證便民,下放審批權限。按相關政策將環境影響登記表由審批制改為備案制,取消“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行政許可事項,改由企業自主組織“三同時”竣工驗收。將環境影響較小的建設項目環評審批權限下放給轄區生態環境部門。目前,全市90%以上建設項目環評文件均可在轄區生態環境部門審批,方便企業屬地就近辦理。

  二是取消前置條件,壓縮審批時間。取消行業主管部門預審等環境影響評價的前置審批程序,并將環境影響評價和工商登記脫鉤。取消“選址意見、行業主管部門預審意見、水土保持批復、備案文件或項目建議書批復”等環評文件審批前置條件。將環境影響文件報批時間由可行性研究階段調整為開工建設前,環境影響評價審批與投資審批關系由前置“串聯”改為“并聯”,報告書、報告表由法定的60日、30日壓縮為5日。

  三是強化全程網辦,提升服務效率。積極推行“全程網辦”和7×24小時自助服務,加大全程網辦推行力度,強化服務窗口與相關科室業務指導,實行排污許可電子證照線上服務,推動實現排污許可政務服務“跨省通辦”、“一網通辦”。

  四是主動對接服務,保障重點項目。實行關口前移和清單調度。建立重點項目環評調度清單臺賬,實現“點對點”無縫對接,動態更新銷號管理,強化全程跟蹤服務,加大指導服務力度。對項目初期審批權限不明確的,主動了解生態環境制約因素,協調解決環評中的困難和問題,將相關問題解決在環評編制階段。同時,加強與項目建設單位溝通聯系,對需編制報告書(表)的項目單位,專人對接,主動了解環評審批方面的需求,告知審批程序;需登記備案的,指導建設單位盡快備案;無需辦理環評手續的,提醒建設單位落實環境保護管理要求。

  五是開拓工作思路,創新工作方法。建立特殊時期環評辦理應急機制,利用視頻匯報等方式實施“云評審”。開通“綠色通道”,受理即評估、評估與審查同步。全面推進環境影響區域評估和園區規劃環評,強化“環境影響區域評估+環境標準”應用,完成5個省級開發區區域評估,100多個項目共享共用規劃環評中園區基礎設施評價內容和生態環境質量監測數據,平均每個項目減少環評編制成本約1萬元,減少環評編制時間5日。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11.jpg

 關于國脈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超能城市APP、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評估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等政府客戶、中央企業和高等院校。

責任編輯:wuwen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