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是治國之重器,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法治意識、契約精神、守約觀念是現代經濟活動的重要意識規范,也是信用經濟、法治經濟的重要要求”“要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提高政府監管效能,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依法保護企業合法權益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黨的十八大以來,文化和旅游部門不斷加強文化和旅游領域立法工作,持續推進文化和旅游領域“放管服”改革,放寬市場準入,促進公平競爭,保護知識產權,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進一步激發了文化和旅游市場主體創新創造活力。

  法律體系不斷強化

  “立善法于天下,則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國,則一國治?!秉h的十八大以來,文化和旅游領域立法工作呈現良好態勢?!吨腥A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旅游法》《博物館條例》以及一批部門規章、地方法規規章先后頒布實施,成為國家立法工作的新亮點。

  “目前,文化和旅游領域現行有效的法律5件、行政法規12件、部門規章37件、行政規范性文件260余件,涵蓋文物保護、公共文化服務、文化市場管理等各個方面?!蔽幕吐糜尾空叻ㄒ幩鞠嚓P負責人表示,這些法律法規的頒布實施,為文化建設和旅游發展提供了“硬支撐”,起到了保駕護航的重要作用。

  十年來,文化和旅游法治體系的“四梁八柱”基本搭建完成,在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基本實現了有法可依。特別是2013年頒布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旅游法》,是我國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旅游方面的法律,從動議到出臺歷時將近30年,凝結了幾代旅游人和法律工作者的辛勞。旅游法頒布實施以來,旅游者和旅游經營者的合法權益得到了有效保護,涉旅糾紛和案件的處理實現了有法可依。

  與此同時,各地制定出臺的相關地方性法規對旅游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同樣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如山西、上海、安徽、山東、湖南、廣東、四川等地出臺紅色文化資源保護的地方性法規;河北唐山、浙江湖州、江蘇揚州、江西鷹潭、河南焦作等地出臺促進旅游發展的地方性法規。

  以法為綱,崇法善治。十年來,文化和旅游部門積極創新執法、普法、用法工作模式,建立健全完善公職律師、法律顧問、法治聯絡員等制度,有效促進各類法律糾紛的妥善處置。

  “旅游巡回法庭”正是以“巡回辦案+普法宣傳”方式在旅游領域的一項探索。在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人民法院將中新生態城環境資源中心法庭搬到各大景區景點。相關負責人介紹,2021年4月,旅游巡回法庭成立至今,共審理案件21件,訴前化解案件25件?!奥糜窝不胤ㄍミ€建立了案件回訪制度,通過一個個真實案例來釋法明理,增強游客文明旅游意識,強化旅游企業的安全保障能力,實現旅游侵權案件的訴源治理?!?/p>

  行政復議是政府系統自我糾錯的監督制度,有利于防止和糾正違法或不當的行政行為,是解決“民告官”行政爭議的救濟制度,有利于維護公民、法人等合法權益。近年來,文化和旅游部扎實開展行政復議和行政應訴工作,暢通行政復議渠道,積極化解行政爭議,依法應對行政訴訟,行政復議、行政應訴案件數量持續低位運行,行政復議案件糾錯比例進一步下降,有效維護了文化和旅游部門依法行政的良好形象。

  信用體系逐步完善

  黨的十八大以來,文化和旅游部秉持“建設與應用并重”理念,將信用制度建設和信用經濟試點同部署、同實施,營造“重信用、用信用”的良好氛圍,在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為深化“放管服”改革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提供了制度保障。

  十年來,文化和旅游部門先后印發《關于對文化市場領域嚴重違法失信市場主體及有關人員開展聯合懲戒的合作備忘錄》《關于對旅游領域嚴重失信相關責任主體實施聯合懲戒的合作備忘錄》《文化市場黑名單管理辦法》《旅游市場黑名單管理辦法(試行)》《文化和旅游市場信用管理規定》,出臺旅游服務質量監管政策措施,對旅行社設立許可實行告知承諾,搭建起信用監管的“四梁八柱”,完成了信用體系的頂層設計,為適應文化和旅游市場快速發展的新形勢,維護文化和旅游市場秩序,不斷增強廣大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夯實了基礎。

  “相關規定辦法的出臺,對于推進文化和旅游行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推動文化和旅游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北本┑诙鈬Z學院中國文化和旅游產業研究院副教授吳麗云表示,建立健全信用管理制度,不斷提升文化和旅游行業治理效能,是現階段我國文化和旅游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頂層設計。

  2020年,文化和旅游部門在自由貿易試驗區對文化和旅游領域21個許可事項開展“證照分離”改革試點。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啟動文化和旅游市場信用經濟發展試點工作,在全國范圍內遴選了14個文化和旅游市場信用經濟發展試點地區,圍繞3個方面7項具體任務進行試點,為拓展信用應用場景、完善信用監管制度夯實了實踐基礎。

  下一步,文化和旅游部門將進一步建立健全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探索運用信用手段釋放消費潛力,在旅游等領域實施“信用+”工程,以良好的信用環境賦能文化和旅游高質量發展。

  市場執法有力有效

  2012年,開展治理虛假旅游廣告宣傳、“零負團費”、強迫消費等整治行動;2017年,聯合公安、工商等部門開展持續全年的旅游市場秩序整治行動;2019年,集中對黑龍江、吉林、廣西等重點地區邊境旅游市場進行專項整治……

  十年來,文化和旅游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發揮各級政府的主導作用和旅游部門的主管作用,推進旅游市場秩序常態化治理,切實加強聯合執法力度,嚴厲打擊旅游市場違法違規行為,完善旅游糾紛調解機制,有效維護了旅游市場秩序,營造了良好的旅游市場環境,切實保障了旅游者合法權益。

  特別是2021年開展的未經許可經營旅行社業務、“不合理低價游”專項整治行動,有力規范了旅游市場經營秩序,為旅游業復工復產復業、助企紓困營造了良好的市場環境。數據顯示,專項整治行動期間,全國共出動文化市場綜合執法人員13萬余人次,檢查各類旅游市場經營單位4.3萬余家次,立案調查未經許可經營旅行社業務案件758件,辦結597件。

  今年以來,文化和旅游部持續開展文化和旅游打擊整治養老詐騙、私設“景點”問題等專項整治工作。9月8日,文化和旅游部召開私設“景點”問題專項整治工作視頻會議,部署開展為期3個月的專項整治工作。

  同時,全國各地紛紛嚴查擾亂旅游市場秩序、侵害旅游者權益的違法違規經營行為,并取得顯著成效。2021年3月至8月期間,四川在全省范圍內重點整治旅游市場五類違法違規行為。其間,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組織開展“體檢式”暗訪評估和網絡輿情監測,每月梳理各地旅游市場問題清單,并組織實施雙隨機檢查、交叉執法檢查、分片駐點檢查、以案施訓等多種方式的集中執法檢查和集中辦案行動,督導各地摸排違法違規線索、開展重大案件查辦和市場問題整改等工作。

  吳麗云表示,十年來,文化和旅游部門持續開展市場秩序整治行動、專項行動,曝光并處罰違法違規行為,營造了風清氣正的文化和旅游市場氛圍,為企業的守法經營和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營造了良好的市場環境。

  標準體系日趨健全

  十年來,文化和旅游部門持續推進標準化改革,逐步構建起政府主導制定的標準和市場自主制定的標準協同發展、協調配套的新型標準體系。新型標準體系涵蓋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團體標準和企業標準5個層級,規范和引導作用效果明顯。

  目前,文化和旅游部指導全國旅游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全國劇場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等9個全國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積極推進文化和旅游標準化工作。目前,文化和旅游領域標準數量共247個,其中文化領域134個,旅游領域113個。

  旅游標準化工作的推進有效促進了旅游業高質量發展。如在《旅游飯店星級的劃分與評定》《旅游景區質量等級的劃分與評定》兩項標準的引導下,我國星級飯店、A級旅游景區發展成果豐碩:截至2022年第二季度,全國共有星級飯店6698家;截至2021年,全國A級旅游景區數量達14332家。

  “標準化體系的完善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產業發展的成熟度?!痹谇迦A大學建筑學院文旅研究中心主任鄔東璠看來,標準化建設是規范和引導產業發展的工具?!耙浴堵糜味燃賲^等級劃分》國標為例,在2011年版國標的引導下,國內旅游度假區的數量快速增長,旅游度假區成為度假產業的旗艦產品?!?/p>

  十年來,文化和旅游部門還積極深化旅游標準國際交流與合作,推動中國旅游標準“走出去”。截至2021年9月,我國在TC228框架內,共完成國際標準制修訂投票47項,注冊本領域專家4位。2020年推動中餐寫入國際標準《傳統餐廳》。2021年,提交《在線住宿預訂平臺服務指南》等3項旅游國際標準立項,實現了旅游國際標準工作的新突破。

  當前,文化和旅游部正持續深化改革創新,圍繞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系,加快構建事中事后監管體系,有效釋放文化和旅游市場活力,促進市場主體加快轉型升級,為推動文化和旅游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11.jpg

 關于國脈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超能城市APP、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評估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等政府客戶、中央企業和高等院校。

責任編輯:wuwen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