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外技術禁用、國家安全需要和數智時代新需求三重因素作用下,信創生態應運而生,信創云作為信創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市場在2022年將有哪些重要變化?請看中國軟件行業協會、海比研究院研究發布的“信創云領域十大趨勢”。

  趨勢一、2022年中國信創市場將突破3000億元,并保持35%~40%的年增速

  2006年,國務院發布《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將“核高基”(核心電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礎軟件產品)列為16個重大科技專項之一,標志著信創產業的起步。

  海比研究院數據表明,中國信創市場規模將于2022年達到3052億元,未來五年預計保持每年35%~40%的高增速。信創云是信創的細分市場,約占據信創整體市場份額5%。

  趨勢二、信創云潛力巨大,預計到2025年占據25%~30%的云市場份額

  根據技術來源,可以把云市場分為三種:信創云(純國產技術云)、舶來云(純國外技術云)、優選云(國產國外技術兼有的云)。目前,優選云是最主要的構成部分,并顯著領先。

  趨勢三、多方勢力布局信創云,2022年信創云生態會更加豐富

  海比研究院調研顯示,信創云生態至少有6股勢力,分別是傳統軟件廠商、硬件廠商、互聯網廠商、云廠商、電信運營商,以及新興的獨立云廠商。以中國電子云、華云數據、云軸科技(ZStack)、易捷行云、青云等為代表的新興云廠商,堅持自主研發和開拓創新,打造管理統一、體驗一致的云平臺,支持全芯全棧云計算解決方案,為黨政、金融、交通、醫療、教育、電信、電力和制造等各行業和領域用戶提供信創云計算解決方案和服務,是信創云生態的重要力量。2022年會有更多的新興、獨立的IaaS、PaaS與SaaS廠商進入信創云市場,屆時信創云生態會更加豐富。

  趨勢四、政府先行的信創業務發展路徑在2022年仍將延續

  目前,各級政府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在搭建政務云、推進政務虛擬化建設過程中會優先考慮信創云服務。

  同時,信創云市場競爭格局正在逐漸形成,其中有兩股力量不容忽視。中國電子、中國電科等中央企業是我國推進信創產業發展的骨干力量,側重于自建生態與戰略投資合作相結合的方式,搭建穩固的自有生態,代表了信創云“國家隊”體系。華為基于鯤鵬處理器構建了全棧IT基礎設施、行業應用及服務,聚集外部上下游企業形成華為鯤鵬信創生態體系。

  近兩年,國資云、城市云、電子政務云是信創云的重要熱點,未來也還可能會出現科技云、教育云等細分市場。

  趨勢五、新基建是信創云發展的一大契機,信創云廠商需重點關注

  在我國同步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以及信創產業發展的過程中,新型基礎設施與信創產業已經在不斷地深入融合發展,目前已在部分城市開展新型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試點,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為信創產業筑牢了產業基礎,信創產業為新型基礎設施提供了大量解決方案,信創云應運而生。

  新基建是信創云發展的一大契機,2022年廠商需重點關注。

  趨勢六、PaaS是信創云的發力點,會有越來越多的廠商推出PaaS平臺

  云廠商向PaaS滲透已經成為行業共識,在信創云也是如此,PaaS是信創云的發力點,會有越來越多的廠商推出PaaS平臺。

  趨勢七、技術自研和兼容適配是2022年信創云廠商打造產品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抓手

  隨著信創產業應用場景的不斷擴展和信創產品的覆蓋領域逐漸寬泛,提升信創云的兼容適配能力、完善信創云產業生態建設將成為未來信創云的布局重點之一。

  趨勢八、2022年更多的行業(金融、運營商、制造業等)采用云原生技術

  早期,虛擬化技術憑借較高的可用性、靈活性、擴展性等優勢受到人們的追逐。近年來,以容器、微服務、DevOps為代表的云原生技術為企業提供了更高的敏捷性、彈性和云間的可移植性,受到的市場關注度越來越高。

  在信創云方面,未來隨著云原生技術對信創云的兼容適配能力不斷完善,將為信創云項目建設提供了一種新的“解題思路”,為信創云發展注入新活力。

  趨勢九、長期運維保障、多云部署能力和安全能力將成為信創云廠商的新追求

  安全將會是信創云未來要重點突破的方向。代碼安全、漏洞、數據安全等是信創云需要重點關注的安全方向。

  趨勢十、信創人員認證體系建設已被多家頭部信創廠商提上日程

  由于信創產品與以往接觸過的軟硬件、操作系統等存在一定差異和區別,導致項目交付后經常出現信創產品無人會用、出現問題無人解決的困境。因此,信創人員的認證與培訓將成為信創項目交付的重要前提,同時可以展現信創云廠商的專業性和權威性。

  (信創是指全部采用國產化技術的產品,它可以是公有云、私有云、傳統部署方式;信創云是指在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的背景下,以國產化的CPU、操作系統為底座的自主研發的云平臺)

  信創國產化帶動千億市場

  阿里巴巴2022財年第三季度(截至2021年12月末)收入2425.80億元,同比增長10%。其中,該季度阿里云實現20%的收入增長,經調整EBITA利潤1.34億元,連續五個季度盈利。

  2021年,百度實現營收1245億元,同比增長16%。其中,百度智能云實現全年總營收151億元,同比增長64%。

  現階段,云計算業務已成為互聯網巨頭的重要增長點。其中,數據可業務又因信創國產化潮流,而備受重視。

  近日,阿里云與韻達股份成立“智慧物流數據庫創新應用中心”,這是阿里云原生分布式數據庫PolarDB-X全功能開源之后,在政企領域落地的首個公開大型案例。

  阿里云自2010年左右開始“去IOE”,2016年起逐步推出多種云原生數據庫。

  去年5月,阿里云峰會正式發布面向合作伙伴的云數據庫加速器計劃,并成立“云數據庫生態委員會”。同時,阿里云正式對外宣布開源云原生數據庫能力。

  資料顯示,過去一段時間,阿里云已與用友、中電金信、中國電子云、江蘇紅網、數云、數瀾科技、金蝶、上海愛數、朗新、藍凌、云和恩墨等企業達成合作,共建云數據庫生態。

  騰訊在2012年推出自研數據庫TDSQL,2017年推出云原生數據庫CynosDB。

  2020年底到2021年初騰訊云數據庫進行了品牌升級,將原有TDSQL、TBase、CynosDB三大產品線統一升級為“騰訊云企業級分布式數據庫TDSQL”。

  去年11月,騰訊云公布了TDSQL免費版計劃,免費版有望于今年下半年全面開放。

  同時,去年年底,騰訊云分布式數據庫TDSQL在東吳證券新一代核心交易系統中成功落地。據悉,這是迄今為止國內首個券商核心系統采用國產分布式數據庫并成功投產的案例。

  華為云在2019年正式推出GaussDB數據庫,2020年做了戰略升級。

  資料顯示,華為云GaussDB目前已成功在1500+大客戶規模商用,廣泛應用于金融、泛政府、電信、能源、交通、醫療、物流、電商等領域。

  華為預測,大中型金融政企客戶在云數據庫方面的支出會占到整個中國云數據庫市場的3/4。

  受“卡脖子”問題困擾,2006年我國發布了《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

  2019年,我國出臺了包括“以政黨為主‘2+8’開始全面升級自主化和可控化信息產品”等一系列支持政策。

  由此,信創產業開始在國內全面推進發展,其產業鏈主要包括基礎硬件、基礎軟件、應用軟件、信息安全等領域。

  其中,基礎軟件有細分為操作系統、數據庫、中間件等產品。

  有研究報告顯示,從中國市場用戶對信創產品的需求偏好情況來看,基礎軟件操作系統、數據庫、中間件需求偏好分別為25%、40%、15%。

  事實上,為了在數據方面實現安全可靠,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就有大大小小的企業開始涉足國產數據庫領域。

  有研究報告指出,目前國產數據庫市場已形成“1+4+5+N”的基本格局。1是指科技巨頭華為,4是指阿里、騰訊、海量、中興四家上市公司,5是指達夢、人大金倉、南大通用、神舟通用、瀚高五家老牌數據庫廠商。

  來自智研咨詢的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信創生態實際市場規模1617億元,同比增長20.31%,信創生態市場開發率為4.4%;預計到2025年中國信創生態實際市場規模7911億元,同比增長37.37%,信創生態市場開發率為21.4%。

  此外,公開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數據庫市場規模為240多億元,其中傳統部署模式占比55%,云上占比45%。

  Gartner預測,云將主導數據庫市場的未來,2022年75%的數據庫將被部署或遷移至云平臺。

  據中國信通院測算,預計到2025年,中國數據庫市場規模將達688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23.4%。

  此前,騰訊云數據庫副總經理王義成在接受泰伯網采訪時表示,目前國產數據庫90%的能力已經成長到可與Oracle等老牌國外數據庫比肩的程度。但要真正完成國產化替代,還要看最后的10%如何攻堅。

  “這10%,就是要在特殊場景以及客戶的復雜要求下保持數據庫的穩定和性能。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11.jpg

 關于國脈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超能城市APP、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評估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等政府客戶、中央企業和高等院校。

責任編輯:wuwen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