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市場監管使命責任擔當

  進一步助力高水平對外開放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黨組書記、局長 羅文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定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堅持經濟全球化正確方向,增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聯動效應,不斷以中國新發展為世界提供新機遇,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這為市場監管部門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學習領悟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市場監管工作的重要論述, 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提高政治站位,強化使命擔當,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守正創新,埋頭苦干、奮發作為,以扎實成效更好服務高水平對外開放大局,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一、堅定不移優化市場環境,增強我國市場資源巨大優勢,不斷鞏固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依托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營商環境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土壤;過去中國吸引外資主要靠優惠政策,現在要更多靠改善投資環境;要放寬市場準入,促進公平競爭,保護知識產權,建設統一大市場,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

  黨的十八大以來,市場監管部門聚焦優化市場環境,著力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有力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秩序,強化全鏈條知識產權保護,以優質市場環境吸引更多國際資本在我國投資興業。一是商事制度改革不斷深化。先后實施注冊資本從實繳改認繳、從“先照后證”到“證照分離”、從改革注冊登記到精簡經營許可等一系列改革舉措,構建起簡約高效、公正透明、寬進嚴管的市場準入準營規則體系,市場主體制度性交易成本持續下降。認真落實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外商投資市場準入門檻持續降低,涉及負面清單領域外的外商投資在準入條件、準入程序和適用法律方面實現內外資一致。截至2022年10月底,全國實有外資企業67.1萬戶,比2012年底的44.1萬戶增長52%。二是公平競爭秩序持續優化。2018年以來共查處各類壟斷案件554件,審結經營者集中案件2696件,查辦各類不正當競爭案件4.6萬件。推動在全國范圍內建立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大力清理和廢除妨礙全國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國家、省、市、縣四級政府公平競爭審查實現全覆蓋,審查政策措施文件493萬件。強化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執法,著力營造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有力促進我國超大規模市場生態持續優化。三是知識產權保護全面強化。嚴厲查處侵犯商標、專利等知識產權違法行為,嚴厲整治非正常專利申請和商標惡意搶注行為,及時查處侵犯商業秘密違法行為,集中銷毀假冒偽劣商品。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持續加大,商品侵權仿冒問題得到有效遏制。我國國內專利商標申請量連續多年穩居世界首位,2022年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再度上升、位列第11名;2021年國外申請人在華取得發明專利授權11萬件、同比增長23%,商標注冊19.4萬件、同比增長5.2%。

  當前國內市場國際因素、國際市場中國因素增多,已成為我國市場和全球市場的重要特征。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依托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以國內大循環吸引全球資源要素。新征程上,我們必須堅定不移優化市場環境, 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推動我國市場盡快實現由大到強的轉變,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以國內大循環吸引全球資源要素。一是鞏固拓展準入準營和退出制度改革,抓好“證照分離”效果評估,持續完善簡約高效、公正透明、寬進嚴管市場準入準營規則,推動更大力度放寬外資市場準入、高標準落實外資準入后國民待遇,按照內外資一致原則維護外商投資企業在要素獲取、資質許可、經營運行、標準制定、招標投標、政府采購等方面的合法權益。二是切實依法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公平競爭,進一步完善公平競爭審查制度,更大力度破除地方保護、市場分割,著力清理廢除妨礙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國內外企業公平公正參與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和各類經濟活動。三是持續強化知識產權全鏈條保護,全面提升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和服務水平,更大力度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國際合作,加快知識產權強國建設步伐,推動我國從知識產權引進大國向知識產權創造大國轉變、知識產權工作從追求數量向提高質量轉變。

  二、加快提升國際貿易便利化水平, 更加主動服務引進來走出去,增強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重要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圍繞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充分運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行高水平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

  黨的十八大以來,市場監管部門聚焦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持續強化技術性貿易措施工作,積極推動自貿區、共建“一帶一路”等對外開放平臺高質量發展,全面服務貿易強國建設。一是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推進與共建國家標準化合作,截至2022年底,對涉及重點領域1361項國內外標準的4334個關鍵技術指標開展比對分析,建立“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標準信息平臺。與13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建立計量合作機制,制定發布“一帶一路”計量合作愿景與行動。二是服務內外貿一體化加速推進。積極促進標準認證的國際銜接,推動重點行業領域標準體系比對,簡化認證認可程序。截至2022年9月底,主要裝備制造業、重要消費品、新一代信息技術等多個重點產業領域的國際標準轉化率超過90%,其中重點領域主要消費品與國際標準一致性程度從2016年的81.45% 提高到95.95%。全面推進內外貿產品同線同標同質,“三同”適用范圍已擴大到一般消費品、工業品領域,“三同”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已有 “三同”產品近1萬種、企業約3000家。三是技術性貿易措施工作持續強化。完善技貿措施工作體系,印發關于加強技術性貿易措施工作的指導意見。市場監管總局成立以來,利用世界貿易組織(WTO)多邊平臺組織開展評議,提出特別貿易關注70項;履行WTO透明度義務,向WTO通報技術性貿易壁壘(TBT)措施427項。發揮技術優勢,與WTO成員對口部門開展磋商交涉,回應企業關切,形成可借鑒的破除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的成功經驗和案例。四是有效助力高水平對外開放平臺建設。參與制定實施自貿試驗區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在上海、廣東、福建等自由貿易試驗區和海南自由貿易港,率先推出一大批市場監管體制機制創新以及商事制度、進出口產品管理等改革舉措。

  增強內外兩個市場聯動效應是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動力,完善技術性貿易措施體制機制、高質量建設高水平對外開放平臺、切實提升國際貿易便利化水平,是主動服務引進來走出去、推動我國貿易強國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增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聯動效應,提升貿易投資合作質量和水平。新征程上,我們必須更加主動服務引進來走出去,加快提升國際貿易便利化水平,充分運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推動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一是強化技術性貿易措施工作頂層設計,落實好關于加強技術性貿易措施工作的指導意見,積極參與世界貿易組織電子商務談判、投資便利化談判、貿易政策審議,深度參與世界貿易組織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TRIPS)理事會、TBT委員會、衛生與植物衛生(SPS)委員會。二是緊抓“三同”不放松, 積極發揮標準化技術機構和行業領軍企業的主體作用,充分利用各方面資源務實推動我國產品標準與國際接軌。三是扎實助力自貿試驗區、“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圍繞商事制度、公平競爭、知識產權、質量基礎設施等重點領域,加大自貿區改革授權力度,擴大試點范圍;鞏固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市場監管領域交流合作布局,拓展規則標準軟聯通,加強統籌協調,搭建交流平臺,分享監管規則制度理念經驗,促進共同發展。

  三、積極有序推進市場規則國際接軌,主動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進一步完善擴大制度型開放的重要舉措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適應新形勢、把握新特點,推動由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則等制度型開放轉變。

  黨的十八大以來,市場監管部門聚焦擴大制度型開放,著力提升國際組織話語權,持續深化市場監管全球治理伙伴關系,積極主動參與國際規則制定與協調,推動全球經濟治理更加公正合理。一是在相關國際組織贏得更多話語權。先后成為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常任理事國和ISO技術管理局常任成員,以正式成員身份參與ISO技術機構數量名列全球第一;成功舉辦第39屆ISO大會,習近平主席向大會致賀信。作為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常任理事國, 2018年我國專家首次當選主席,截至2022年底,我國IEC注冊專家3044人、人數位居世界第一。2022年中國代表成功當選國際法制計量組織(OIML)新興國家和經濟體計量體系顧問組副主席和數字計量工作組副主席,我國在OIML 及相關質量基礎設施組織中的影響力顯著提升。二是市場監管全球治理伙伴關系持續深化。與美國、歐盟等35個國家和地區反壟斷執法機構簽署59份反壟斷合作文件,成功舉辦第七屆金磚國家國際競爭大會。舉辦中國質量(杭州)大會,發布杭州質量倡議,習近平主席向大會致賀信。與63個國家、區域標準化組織簽署105份標準化合作文件,定期組織召開中歐、中德、中美、東北亞標準化多雙邊會議。三是國際規則制定的參與深度廣度大幅提升。參與全部39個中外自貿協定和2個經貿合作協定的談判磋商和實施,深度參與多雙邊自貿協定競爭政策、知識產權相關談判。累計牽頭制定ISO國際標準787項,成為向ISO提交國際標準提案數量最多的國家之一。

  由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則等制度型開放轉變,符合全球經濟治理格局重構新形勢,符合我國新時代高水平開放新要求。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新征程上,我們必須更加積極有序推進市場規則國際接軌,主動參與全球經濟治理。一是積極參加國際組織活動, 積極承擔國際組織技術機構和秘書處工作,做好國際組織人才培養和推送,持續提升市場監管國際話語權和影響力。二是服務國家外交總體大局,積極拓展多雙邊國際合作,不斷擴大全球市場監管領域治理的朋友圈。三是更多實質性參與國際組織規則制定和戰略決策,圍繞公平競爭、知識產權、標準化、質量基礎設施等相關領域,加大制度供給和對外輸出,從高標準國際規則的接受者、跟隨者向參與者、引領者轉變。

  四、狠抓產品和服務質量提升,深度參與全球產業分工合作,不斷夯實我國競爭新優勢的重要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樹立質量第一的強烈意識,下最大氣力抓全面提高質量,用質量優勢對沖成本上升劣勢;不斷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努力為世界提供更加優良的中國產品、中國服務;更加積極地參與國際分工,更加有效地融入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

  黨的十八大以來,市場監管部門深刻把握新時代高質量發展主題,持續完善質量管理頂層設計,扎實推進質量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升產品質量競爭力水平,著力打造中國制造質量新優勢,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質量強國建設邁出堅實步伐。一是質量管理頂層設計更加完善。質量強國建設綱要發布實施,明確了質量強國建設的總體目標、基本路徑、重大舉措。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計量發展規劃等相繼出臺,標準化、計量等工作政策體系進一步健全。以產品質量法、標準化法、計量法等26部法律法規、142部部門規章為主干的法律體系逐步形成。質量工作責任制落實顯著加強,質量工作考核納入對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的考核內容。二是質量基礎設施建設扎實推進?,F代先進測量體系建設取得新進展,發布185項國家計量基準和6.3萬余項社會公用計量標準,量值傳遞溯源體系進一步完善,獲得國際承認的校準和測量能力達到1859 項,國際排名升至第二。建立政府主導制定與市場自主制定相協同的新型標準體系,發布國家標準4萬多項、行業標準7.8萬多項、地方標準6萬多項、團體標準4.3萬多項。建立與國際接軌的認證認可體系,強制性產品認證范圍覆蓋20 大類150多種產品。三是質量競爭力水平明顯提高。深入開展質量提升行動,推動企業練好內功、加強全面質量管理和品牌建設,涌現出一大批享有國際聲譽的優質知名品牌,質量競爭型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產業質量競爭水平持續提升,形成一批先導性、支柱性產業集群。截至2021年,我國制造業產品質量合格率連續6年達到93%以上,處于歷史最高水平,制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達到84.91,商貿、旅游、物流等服務質量明顯改善,重點服務行業和公共服務質量滿意度穩定在“比較滿意”區間。

  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推進質量強國建設,著力提升商品和服務質量,是加快推動制造業向中高端邁進、更好塑造國際競爭新優勢的戰略需要。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新征程上,我們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在抓產品和服務質量提升上狠下功夫,大力推進質量強國建設,助力我國深度參與全球產業分工合作。一是堅持高質量發展主題不動搖,不斷完善質量管理制度措施,建設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標準體系,支撐引領產品和服務質量向中高端邁進,深入推進質量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二是加快建設適配現代化經濟體系的質量基礎設施,堅持質量第一,推進全面質量管理,激發質量創新活力,引導企業走質量效益型發展之路。三是深入實施質量提升行動,著力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加大優質產品和服務供給,提升重點產業行業質量競爭力,廣泛宣傳中國質量政策、展示中國質量成就、交流質量創新經驗、推進質量國際合作,塑造新時代我國參與國際經貿體系的競爭新優勢。

  五、著力構筑與高水平對外開放相匹配的監管體系,大力提升國內監管能力, 在擴大對外開放中維護我國發展利益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安全是發展的保障, 發展是安全的目的;越是開放越要重視安全, 統籌好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增強自身競爭能力、開放監管能力、風險防控能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市場監管部門統籌發展和安全,深入推進市場監管能力建設,既堅持通過開放增強實力,又堅持底線思維、在更高水平對外開放中確保國家安全。一是統一的市場監管規則逐步完善。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發布實施,為建設高效規范、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提供了行動綱領;市場主體登記管理條例公布施行,第一次全面統一各類市場主體登記制度,關于強化反壟斷深入推進公平競爭政策實施的意見審議通過,第一次形成我國公平競爭頂層設計的政策框架。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及時修訂,7 部配套規章和8部平臺經濟、經營者合規等重點行業和領域指南發布實施,構建起由多部法律、法規、規章和指南構成,覆蓋線上線下、日趨系統完備的市場公平競爭制度規則體系。二是開放監管效能持續提升。著力完善統籌活力和秩序的事中事后監管措施,以信用監管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基本形成。堅持以法治為根本、以信用為基礎、以智慧為手段,把系統推進法治監管、信用監管、智慧監管作為市場監管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抓手,不斷提升市場監管綜合能力。三是安全基礎鞏固向好。持續加強食品、藥品、重點工業產品和特種設備安全監管,有力維護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強化底線思維,加強對核心產業和關鍵產品供應鏈技術標準、合格評定程序的監測預警和風險處置,保障產業鏈安全穩定。

  當前,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各種“黑天鵝”“灰犀?!笔录S時可能發生。構筑與高水平對外開放相匹配的市場監管體系,是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的重要前提和保障。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定不移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把維護國家安全貫穿黨和國家工作各方面全過程;加強重點行業、重點領域安全監管。新征程上,我們必須堅定不移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大力加強監管體系建設,加快提升國內監管能力。一是進一步加強統籌謀劃和綜合協調,不斷完善全國統一的市場制度規則,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推動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聯通,促進我國市場盡快實現由大到強的歷史性轉變。二是著力構建以事前預防為重點的監管制度體系,強化風險監測預警指標體系和工作機制,加強事前事中事后全鏈條全領域監管,有效防范市場領域風險積累。三是深刻把握市場經濟發展規律,進一步完善法治監管基礎性制度、構建信用監管常態化機制、搭建智慧監管信息化平臺,促進“三個監管”相互支撐、緊密配合、系統發力,在常態化監管中不斷提升與超大規模市場相適應、高水平對外開放相匹配的市場監管綜合能力?!?/p>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11.jpg

 關于國脈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綠色低碳等領域的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超能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運營國脈電子政務網、國脈數字智庫、營商環境智庫等系列行業專業平臺,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優化辦等政府客戶和中央企業。

責任編輯:wuwen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