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陜西省自然資源廳印發《2023年度陜西省優化提升不動產登記營商環境工作要點》,提出 “十條硬措施”助力全省營商環境突破年。

  一是持續提升不動產登記便利度。堅持依法規范登記、便民利企高效服務的原則,對標世界銀行對財產登記的指標體系,狠抓不動產登記全流程管理,進一步優化登記流程,壓縮登記時間,提升服務效能,年底前實現全省一般登記3個工作日內辦結,抵押登記1個工作日內辦結,查封登記、異議登記即時辦結。

  二是全力推動不動產登記信息化建設。進一步完善不動產登記信息管理系統建設,逐步建立全業務類型、全生命周期、全地域覆蓋的地籍數據庫;依托“秦務員”一體化政務服務和“秦政通”一體化協同辦公平臺,積極推動不動產登記與省級相關部門系統互聯互通、數據信息共享,推動登記業務“跨省通辦”;加強網絡安全,規范信息管理,嚴防亂查濫用。

  三是大力推進“互聯網+不動產登記”。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人臉識別、在線支付等技術,大力推行不動產登記 “網上(掌上)登記中心”,構建“外網申請、 內網審核”的多層次、多維度不動產登記網上辦事大廳,打造網絡端、移動端與登記大廳共同組成的融合互補的“多平臺一體式”登記服務體系。

  四是全面實施“一窗辦事”模式。鞏固“一窗受理、并行辦理”工作成果,推動稅收征管系統、房屋交易管理系統、登記系統接入不動產登記“一窗受理”平臺,做到全省所有市(區)縣不動產登記、交易和辦稅聯辦業務均通過綜合窗口受理,申報材料自動分發,登記、交易、稅務等部門同步并聯辦理,辦理結果實時反饋的 “一窗辦事”模式。

  五是加快推進“交地即交證”步伐。強化數據互通、信息暢通、流程聯通,對城鎮建設用地規劃范圍內取得的國有建設用地全面實施“交地即交證”,將不動產測繪、權籍調查、成果審核入庫等環節從“供地后”提前到“供地前”,變“串聯辦理”為“并聯辦理”,開通服務企業專窗或綠色通道,實現交地與交證“雙同步、零時差”。

  六是深化 “一件事一次辦”集成改革。完善“交房即交證”“二手房轉移登記及水電氣暖聯動過戶”“涉企不動產登記”三項“一件事一次辦”工作機制,為企業群眾提供“一表申請、一套材料、一次提交、一窗受理、一網辦理、一端出件”的服務體驗。創新開展“帶押過戶一件事一次辦”集成改革。

  七是積極化解歷史遺留問題“登記難”。積極指導市縣對已完成首次登記的歷史遺留問題項目(區)補辦相關手續,完善登記要件,推動辦理不動產轉移登記。同時,最大程度利用現行化解政策,督促市(區)縣全面完成摸底排查和問題化解工作,確保今年6月底前將排查出的歷史遺留問題“應化盡化”“應登盡登”,不斷提高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八是加大不動產登記工作創新力度。加快推進 “農村不動產登記一張圖”、 “一碼管地”、 “黃河金三角跨省不動產業務辦理”等三項試點工作;全面推廣“抵押登記進銀行”、不動產登記電子證照,積極探索“簡化不動產非公證繼承手續”、稅費“一次收繳、自動清分”入賬(庫)等便民舉措。

  九是常態化開展不動產登記隊伍作風建設。以干部作風能力提升年為契機,深入開展全省住房領域不動產辦證難方面群眾身邊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整治工作,全面落實不動產登記工作“十不準十嚴禁”,強化社會監督、責任追究,嚴厲查處不動產登記領域發生的違紀違規行為,提升全省登記隊伍作風建設。

  十是強化督導檢查。結合《全省營商環境突破年月調度季分析年考核實施辦法》,陜西省自然資源廳將優化提升不動產登記營商環境相關工作任務納入對各市(區)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的年度目標考核任務,加大優化提升不動產登記營商環境工作的督導調研力度,并將督導調研情況作為年度營商環境考核評價的主要依據。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11.jpg


 關于國脈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產業服務等領域的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產業協作平臺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運營國脈電子政務網、國脈數字智庫、營商環境智庫等系列行業專業平臺,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優化辦等政府客戶和中央企業。

責任編輯:wuwen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