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營商環境是黨的二十大明確的重大決策部署,也是持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的重要抓手。近年來,可持續發展逐漸成為全球共識,國內外優化營商環境的理念,經歷了規制改革單一維度到規制與可持續化并重的變遷。

  營商環境優化提升的理論變遷與實踐路徑

  營商環境是企業等市場主體在市場經濟活動中所涉及的體制機制性因素和條件,在經營主體營商辦事微觀層面反映政府規制水平。圍繞政府規制,傳統公共利益理論對自由競爭進行了批判,認為自由競爭將導致市場無序、形成壟斷,進而侵蝕潛在準入主體和消費者利益,因此要對經營主體的微觀行為加強規制。以世行為代表的執行理論派,總體認為自由競爭、規制強化、司法體系的制度路徑均有其適用場景,應視經濟體發展程度、經濟體制、行政能力等有不同側重。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立足中國實踐,綜合運用微觀規制的各方面原理,系統性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在持續降低市場交易成本的基礎上,一體化創新監管優化服務,較好地兼顧了企業監管負擔、政府監管質量和公共服務供給三者均衡。改革紅利不斷釋放,激發了市場活力、社會創新力,全國市場主體總量從2012年底的5500萬戶增至2023年1月的1.7億戶,年均增幅12%。

  世行標準的新理念、我國改革的新思路

  世行于2003年首次推出營商環境評估體系(DB體系),對全球190個主要經濟體開展評價,旨在推動涉企服務改革,成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評價營商環境的標準。我國營商環境評價也以其為重要參考,吸納其全部指標、沿用其術語表述,借鑒其計分規則。今年5月,世行發布營商環境新評估體系(B-Ready),首次將“可持續發展”理念引入營商環境評估體系,作為整體性變量,貫穿全部10大指標領域,即:市場準入、獲得經營場所、公用事業服務、勞動用工、金融服務、國際貿易、納稅、解決商業糾紛、市場競爭和辦理破產。其可持續發展內容共涉及市場準入的環境許可、綠色金融、環境爭端司法訴訟等不少于20項主要議題,為可持續化營商環境建設提供了國際標準。

  可持續發展是破解當前全球性問題的金鑰匙??沙掷m化營商環境是構建高水平市場經濟體制的應有之意,也是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制度基礎。

  建設可持續化營商環境,浙江有基礎也有挑戰

  20年來,浙江以“八八戰略”為指引,圍繞營商環境建設開展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世行營商環境新體系加入了環保(雙碳)等方面的內涵,與浙江實踐相契合。浙江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靶向激勵“可持續發展”實踐創新,近年來形成湖州綠色金融、舟山綠色石化項目審批等典型經驗做法,走在全國前列。

  世行營商環境新評估體系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以往西方理論“大市場、小政府”“重市場、輕政府”的傳統思路,首次從監管框架質量、公共服務等角度衡量政府在各指標領域推進可持續發展的作用。近年來,浙江強力推進可持續制度型創新,在全國率先構建覆蓋全域的生態環境空間管制、水權交易等制度,深化用能權、碳排放權等配置方式改革,“可持續發展”的營商環境建設基礎優勢明顯。

  世行營商環境新評估體系的理論基石主要是西方經典理論。浙江實踐與西方經濟體存在差異,新時代如何進一步推動理論創新更具中國氣派、浙江辨識度、國際公認度,更好指導營商環境優化提升“一號改革工程”實踐,仍需加強中國式、浙江味的原創性、基礎性理論研究。

  全球最佳實踐對標分析仍需持續深耕。世行營商環境新評估體系中,“最佳實踐”是全球“主要市場經濟國家公認的”典型做法。相較西方經濟體,浙江實踐有共性也有特性,世行“最佳實踐”對全省發展階段的適用性,與現行制度條款的適配性,及是否可用于當下改革參考,仍需深化研究。

  當前,實踐總結和基礎理論突破仍是發力的第一陣地。要總結全省在綠色項目審批、產業鏈供應鏈可持續化、綠色金融等方面的好做法,形成體現中國式現代化特征和浙江辨識度、“一號改革工程”顯示度的理論創新,更好指導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營商環境。【作者單位分別為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浙江大學計算機創新技術研究院,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11.jpg


 關于國脈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產業服務等領域的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產業協作平臺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運營國脈電子政務網、國脈數字智庫、營商環境智庫等系列行業專業平臺,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優化辦等政府客戶和中央企業。


責任編輯:ouruij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