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的營商環境就是最好的“梧桐樹”、最強的“吸鐵石”、最亮的“金名片”,是一座城市的核心競爭力。今年以來,鄂爾多斯市緊扣“打造全國一流營商環境”目標要求,主動對標先進、追趕超越,不斷優環境、提效能、強服務,以“極惠”扶持、“極簡”審批、“極優”服務、“極準”監管,全面打造政策最貼心、辦事最省心、投資最安心、服務最暖心、生活最舒心的“暖城·五心”營商環境品牌,涌現出一大批創新做法和典型經驗。

  為進一步在全市優化營商環境工作中形成勇于創新、敢于爭先的示范帶動效應,市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專班將持續開展優化營商環境典型案例宣傳活動,聚焦各旗區、各部門在優化營商環境中的特色亮點和創新舉措,增進交流、開拓思路、展示成效,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示范引領作用,激勵全市上下以“拼”的精神、“闖”的勁頭、“實”的作風,全力打造全國一流營商環境。

  一、招標投標指標:

  加強事前事中事后監管保障市場主體合法權益

  案例簡述:鄂爾多斯市為加大招標投標領域事前事中事后監管力度,提升全市工程招標代理的工作質量和服務水平,完善管理機制形成監管合力,制定出臺了《鄂爾多斯市公共資源交易中介機構管理辦法(試行)》《鄂爾多斯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開評標場地及現場管理規定》等管理制度的同時,加強招投標動態監管。

 ?。ㄒ唬┘訌妼φ袠舜頇C構的日常管理機制。2023年5月發布關于對《鄂爾多斯市公共資源交易中介機構管理辦法(試行)(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的通知》。7月14日,鄂爾多斯市優化招標投標營商環境暨公共資源交易聯席會議審議通過了《鄂爾多斯市公共資源交易中介機構管理辦法(試行)》,進一步規范交易行為促進公平交易。制定出臺《鄂爾多斯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開評標場地及現場管理規定》,并聯合市財政局發布《鄂爾多斯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市財政局關于進一步規范政府采購代理機進場交易行為的通知》。2023年上半年,向進入平臺開展業務的招標代理機構分3批次發放工作證1000余個。

 ?。ǘ┘訌妼φ袠送稑舜頇C構及從業人員動態監管,落實“雙隨機,一公開”監管。2022年7月,根據《鄂爾多斯市市場監管領域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抽查事項清單(2023版)的通知》《鄂爾多斯市公共資源交易中介機構管理辦法》等相關要求,鄂爾多斯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聯合鄂爾多斯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擬對本市行政區域內從事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招標代理業務的代理機構進行隨機檢查。此次重點圍繞2個方面14個指標進行檢查,具體包括招標代理機構的場所設施、人員配備、制度建設等基本條件,委托代理合同簽訂、評標報告的完整性、招標代理檔案歸集等招標代理業務開展情況。

  案例亮點:(一)監管對象全覆蓋,提升監管實效。檢查對象為在本市行政區域內從事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招投標業務活動所有招標代理機構(含外省、外市進入本市企業),按照10%的比例進行隨機抽查,檢查內容具體包括招標代理機構的場所設施、人員配備、制度建設等基本條件,委托代理合同簽訂、評標報告的完整性、招標代理檔案歸集等招標代理業務開展情況。

 ?。ǘ┍O管結果全公開,注重監督檢查。根據檢查內容及檢查情況,完成檢查結果通報將在鄂爾多斯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和鄂爾多斯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網站公布。對于檢查中發現違規行為的企業,下發整改通知書,督促企業限期整改,并對發現的問題進行跟蹤處理。對違反法律法規的,依法查處。根據隨機檢查結果按相關規定給予企業相應的加分或減分,納入鄂爾多斯市公共資源交易中介機構考評中。通過此次對招標代理機構開展的檢查,進一步加大了全市房建市政工程市場交易監管力度,對提升全市工程招標代理的工作質量和服務水平,推動工程建設招投標高質量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二、園區用地保障指標

  鄂爾多斯市創新用地政策組合應用

  案例簡述:為持續優化管商環境,全力推進項目落地,鄂爾多斯市旗兩級自然資源部門聯合建立了園區及各相關部門協同推進的工作機制。2023年7月31日,鄂爾多斯市第一宗(匯達一道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配套建設項目)在土地出讓時將“標準地”“用地清單制”“拿地開工”“四證聯發(不動產權證,用地規劃證,工程規劃證,施工許可證)”一并交付用地單位,實現了“標準地+用地清單制+拿地即開工”創新政策的組合應用,為自治區首例。該項目使用土地為鄂爾多斯市陶爾斯陶瓷有限公司年產高檔拋光磚3100萬平方米項目,原計劃項目生產總用地約1600畝,2011年項目建成后,實際使用約1300畝土地,有近300畝土地處于批而未供狀態。

  案例亮點:根據該項目用地的實際情況,自然資源部門積極制定盤活利用方案,在保障企業正常項目用地的前提下,將剩余批而未供土地重新規劃,快速完成土地出讓和四證聯發,一次性明確了各項控制指標,通過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合作方式,建設新能源裝備制造標準化工業廠房,讓沉睡十余年的低效土地資源再度煥發勃勃生機。同時,有效扭轉了以往“企業攤大餅”“畝均效益低”等粗放用地的舊格局。

  三、市場監管指標

  搭建跨區域信用監管暨信息共享戰略合作平臺

  案例簡述:為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推進跨區域市場主體信用信息交流合作,7月14日,我市市場監管局與山西省朔州市、陜西省榆林市市場監管局共同簽署了《三省三市跨區域信用監管暨信息共享戰略合作協議》,圍繞市場主體跨區域信用信息共享互認、守信聯合激勵應用場景創新、信用信息聯動監管等方面展開全面合作。

  案例亮點:此次戰略合作的達成,將逐步打破“朔榆鄂”三地市場主體信用信息的地域隔離,為靶向掌握投資主體注銷、分支機構存續、消費者投訴舉報、信用聯合懲戒、“雙隨機、一公開”聯動監管、全鏈條監管等工作提供數據支撐,切實保障三地市場主體實現良性互動和共同發展。

  四、融資服務 指標

  普惠金融服務站 連通鄉村振興路

  案例簡述:近年來,鄂爾多斯銀行積極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號召,深入落實金融支持鄉村振興工作要求,通過在金融空白村建設普惠金融服務站,搭建金融服務場景,改善農村牧區支付環境,打通農村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提升農牧民對基礎金融服務的獲得感和滿意度,讓農牧民生活更便捷。

  一是黨建引領,堅守支農初心。鄂爾多斯銀行始終堅守“金融為民”的初心使命,堅持“服務中小,服務城鎮居民,服務社區,服務三農”的市場定位,認真落實中央、自治區和市委、市政府關于強化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各項決策部署,將支持地方經濟發展、全面服務鄉村振興作為全行的戰略重點,從信貸資源、產品創新、人員配置等多維度全面助力,爭做服務地方鄉村振興的金融“主力軍”。通過制定普惠金融發展規劃,成立鄉村振興中心,搭建起全行各條線、各部門和各分支行的縱向管理、橫向協同的聯動工作機制,自上而下形成服務支持鄉村振興的經營管理體系。同時,組織各分支行黨組織與鄉村黨支部深入開展合作共建,努力構建“黨建+金融”模式,把黨組織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密切聯系群眾優勢轉化為推動鄉村振興的發展優勢。

  二是下沉服務,跨越距離鴻溝。鄂爾多斯銀行堅持“上網下鄉”發展戰略,緊緊圍繞“渠道下沉、服務下沉、產品下沉、資金下沉”的普惠金融發展理念,通過搭建總行、縣域支行、普惠金融服務站“三位一體”的渠道服務模式,把先進的金融產品和優質的服務送到廣大鄉村。3年前,鄂爾多斯銀行啟動了普惠金融服務站建設項目,目前已設立普惠金融服務站168個,覆蓋鄂爾多斯市、呼和浩特市、包頭市、錫林郭勒盟的152個村莊,累計為農牧民辦理各類業務8.5萬筆,交易資金3.7億元,提供金融咨詢2萬余次,服務農牧民32萬人次。普惠金融服務站以滿足農牧民基礎金融需求,打通農村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為目標,主要為農牧民提供助農取款、現金匯款、轉賬匯款等金融服務,為村民提供小額取款、現金匯款、轉賬匯款、代理繳費等服務,能有效滿足當地村民基本金融需求。普惠金融服務站的建設,實現了村民“銀行窗口就在村口”的愿望,切實打通農村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有力地促進了城鄉一體化建設。

  三是創新產品,解決融資難題。鄂爾多斯銀行以普惠金融作為服務鄉村振興的有效抓手,加強銀行卡支付業務管理和宣傳,創新信貸等金融產品,努力構建鄉村金融產品體系。推出“鄉村振興主題卡”,為農牧民免費提供上門開卡服務,累計發放2.1萬張“鄉村振興卡”。該卡免年費、工本費、跨行取款手續費、短信通知服務費等多種費用,為持卡人提供涉農意外保險、醫療服務、農技指導、農產品物流等多項權益服務。截至目前,減免鄉村振興卡開卡費、跨行取款手續費等約50萬元,為1150戶農村個體工商戶辦理了二維碼收款碼牌,免收手續費用200余萬元;為2萬余萬名村民免費辦理了手機銀行、微信銀行和短信銀行,指導村民使用現代化支付工具,享受快捷的金融服務。此外,推出了“農耕貸”“養殖貸”兩款信貸產品,由普惠金融服務站站長摸排所在村莊農牧民金融需求,協助村民申辦貸款,通過服務站辦理個人涉農貸款1.09億元。與此同時,為解決“三農”融資難問題,鄂爾多斯銀行積極借鑒同業先進經驗,以普惠金融服務站為載體,在整村授信模式基礎上,遵循批量授信原則,開發上線“鄉村振興貸”產品,實現“一次核定、隨用隨貸、動態調整”,產品預計7月底上線。上線后將為產業振興、共同富裕提供有力的資金支持。

  四是多方合力,搭建普惠場景。鄂爾多斯銀行以普惠金融服務站為陣地,積極對接當地公安局,通過整合雙方資源優勢,利用“線上+線下”的宣傳效應,結合公安機關反詐知識專業性和鄂爾多斯銀行金融知識宣傳優勢,多角度、多方面融會貫通,讓防范電信詐騙、防范非法集資、安全支付、安全用卡、征信知識等宣傳更聚焦、更精準,將教育宣傳工作延伸至老百姓身邊,形成“1+1>2”的宣傳合力,堅決守護好老百姓的“錢袋子”。舉辦鄉村振興春季“春日行動”,夏季“菁華行動”,秋季“豐收行動”,組建“鄂爾多斯銀行金融烏蘭牧騎”,開展了送春耕、養殖講座下鄉,送金融知識下鄉,送義診義剪下鄉,送電影下鄉,送助農貸款下鄉,給農牧民送去金融知識,提高了農牧們的金融素養,深受村民好評。2022年至今,累計開展各類宣傳活動達600余場,

  五是全面賦能,提升綜合服務。在做好助農取款服務的同時,結合村民生產生活需求,鄂爾多斯銀行普惠金融服務站增加了貸款咨詢、個人貸款查詢還款等金融服務,將社保醫保繳納、代繳水電費、代繳電話費、免費法律咨詢、電商物流、快遞收發、鄉鄰書屋、打字復印等社會服務引入服務站,逐將普惠金融服務站打造成綜合性服務驛站。為助推“鄉風文明”建設,鄂爾多斯銀行在普惠金融服務站建立了鄉鄰書屋,旨在豐富村民文化生活,充分發揮服務站“立足農村、服務農民”的作用,打造村級“文化中心”“服務中心”,使普惠金融服務站成為鄉風文明的“星火地”,以文化振興為鄉村振興搭橋開路。目前,鄂爾多斯銀行已在10家普惠金融服務站設立了鄉鄰書屋,可滿足不同村民的閱讀需求。建在服務站里的鄉鄰書屋猶如燈塔,照亮農村的文化生活,更給農牧民帶來福音。

  六是助農增收,踐行社會責任。鄂爾多斯銀行利用行內“內購會”“年貨節”等活動契機,依托線上商城和積分商城,積極對接市鄉村振興局“優品薈”等平臺,通過第一書記直播帶貨等方式,協助農牧民開展農副產品銷售活動,幫助其解決農產品銷售難題。此外,幫助農牧民對接鄂爾多斯銀行銀商聯盟合作的163家超市,推薦種養殖戶作為超市供貨商,解決滯銷農牧產品銷售難的問題。各項措施累計銷售農副產品100余萬元。鄂爾多斯銀行以“改變一個人,致富一個家,造福一個村”為宗旨,堅持“村民服務村民”的原則,通過調研摸排,遴選當地服務意識強、品行正直的村民擔任站長。通過300余場業務培訓、異地交流等,不斷強化站長業務操作及服務村民的意識,提升站長服務村民的積極性。目前,已解決168位村民的就業難題。

  案例亮點:鄂爾多斯銀行在搭建了專業的金融服務團隊,通過制定普惠金融發展規劃,成立鄉村振興中心,搭建起全行各條線、各部門和各分支行的縱向管理、橫向協同的聯動工作機制,自上而下形成服務支持鄉村振興的經營管理體系。同時,鄂爾多斯銀行堅持“上網下鄉”發展戰略,緊緊圍繞“渠道下沉、服務下沉、產品下沉、資金下沉”的普惠金融發展理念,通過搭建總行、縣域支行、普惠金融服務站“三位一體”的渠道服務模式,把先進的金融產品和優質的服務送到廣大鄉村。

  五、創新創業

  搭建“數字鄉村”小舞臺 奏響“鄉村振興”大合唱

  案例簡述:鄂托克前旗以“數字鄉村大腦”為底座,圍繞“一村一碼”“一街一碼”“智慧大田”等業務場景全力打造數字鄉村公共服務平臺,依托人口、法人、空間地理等“六大庫”建設,整合相關數據資源,與北京蕓播士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搭建智慧大田生產管理系統。運用大數據技術集成作物自身生長發育狀況以及作物生長環境中的氣候、土壤、生物等數據,為農業生產決策者提供基礎農田數據分析、玉米種植類型分析、玉米栽培模式分析、玉米長勢分析、農業生產投入管理分析和作物氣候適宜度評價分析,為農業生產決策者提供更加精準、實時、高效的農業決策服務。

  案例亮點:選取17個新型經營主體打造智慧農場示范戶,配備農田微氣候、土壤墑情、田間病蟲害、苗情等動態監測設備,結合水肥一體智能灌溉系統和智慧大田生產管理系統,實現玉米整個生育期8—9次的水肥一體化精準灌溉,達到比傳統灌溉方式節水30%以上,降低整個生育期的化肥施用量25%以上,產量增加10—15%,每畝經濟收益可增加200元左右。同時,采取“中心+人才團隊+企業”的方式,打造智慧農業社會化服務中心,為農牧民提供測土配方施肥、植保飛防、農資配送等服務。

  六、知識產權創造、運用和保護指標

  “知產”變“資產”??準格爾旗首家企業獲知識產權質押融資1.9億元

  案例簡述:今年以來,鄂爾多斯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通過加大質押融資工作力度,指導各類市場主體運用專利權和商標專用權拓展融資渠道,積極探索知識產權融資新模式,讓更多優質創新企業將無形資產轉化為有形資產,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兩級市場監管部門多次召開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政銀企”對接會。5月6日,經過多方努力,國家知識產權局為準格爾旗發放第一張專利權質押登記通知書,內蒙古生力民爆有限公司通過專利權質押獲得準格爾旗煤田農村信用合作社1.9億元貸款,是內蒙古旗縣中目前金額最大的一筆質押融資,極大地解決了企業資金短缺困境,更大地激發企業內生動力,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知識產權金融支撐,助力中小微企業紓困融資。

  案例亮點:準格爾旗首家企業獲知識產權質押融資1.9億元,是內蒙古旗縣中目前金額最大的一筆質押融資。今年以來,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兩級市場監管部門多次召開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政銀企”對接會,積極探索知識產權融資新模式,讓更多優質創新企業將無形資產轉化為有形資產,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知識產權金融支撐,助力中小微企業紓困融資。

  七、宜居環境指標

  案例1:城鄉學?!耙粚σ弧本珳蕩头鐾七M教育優質均衡

  2022年8月,市教體局印發了《關于深入推進義務教育集團化辦學的實施意見》,提出了“十四五”期間全市中小學校集團化辦學改革的時間表、路線圖和任務書,建立了市級統籌、旗區規劃、學校主導三級聯動機制,按照“相對就近、優勢互補、強弱結合、規模適度”的原則,通過“名校領銜”“優質校+鄉村?!薄皟炠|校+新建?!薄皟炠|校+成長?!薄皡^域外名優校+本地?!钡确绞浇M建教育集團和學校聯盟,全域深入推進集團化辦學模式改革。

  吉日嘎朗圖小學(吉?。┦且凰h的鄉村學校,為有效解決師資薄弱、教學水平不高、教育教學質量相對落后等突出問題,2017年在市、旗區兩級教育部門的支持下,與城市核心區的優質??蛋褪矃^第三小學(康三?。╅_始了互動合作,2019年正式建立了“城鄉一對一”,結對共建校。依托現代化的“網際互動教室”,康三小充分發揮師資、管理、教學、信息化“四大優勢”,在辦學理念、資源、措施、技術方面,與吉小實現“四大共享”??等《啻瓮ㄟ^赴吉小“精準送課”、“網絡同頻”公開課等,開展累計開展語文、數學、英語學科“同步課堂+網絡研修”50余次。

  案例亮點:我市以康三小與吉小作為“城鄉協同 結對共建”試點,著力推進“一對一”精準幫扶,取得了顯著成效,形成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城鎮優質校帶動農村薄弱校、促進鄉村教育振興的典型經驗。

  吉小先后有3名教師榮獲市級學科帶頭人、市級教學能手、市級基本功大賽一等獎,12名教師榮獲旗級榮譽,師資隊伍結構明顯優化,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如今,吉小深入推進教育教學精細化管理,落實“五育并舉”,豐富課后服務內容,學生“一分兩率”(即平均分,優生率和及格率)在區域內處于優秀等級,榮獲市級先進基層黨組織、平安校園、全國“啦啦操聯賽”少兒公開組第七名及旗級多項榮譽,1人獲得全國“優秀少先隊員”榮譽稱號。

  下一步,在對標先進、總結區域結對共建試點經驗的基礎上,我市將全域推進集團化辦學,全力打造區域優質教育集團,依托“互聯網+城鄉教育協同發展”,打造“三個課堂”。著力補短板、強弱項,推動農村牧區小規模學校質量提升,市、旗區財政投入2400余萬元,大力建設“網際交互教室”,首批覆蓋到34所小規模學校的每個教學班,為各學科實現“與名師同步”課堂、“同步遠程”教學研活動做好保障,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和輻射力,實現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同步優質均衡。

  案例2:智慧醫學影像云平臺

  醫療資源分布不平衡,導致三甲醫院影像檢查量快速增長,醫生工作強度大,而基層醫院相對人才缺、能力弱?;颊叱霈F重復檢查,醫保長期承壓。2021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21年重點任務》 (國辦發〔2021〕20號),要求“促進優質醫療資源均衡布局,完善分級診療體系,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2021年6月,國家衛健委下發《關于成立推進分級診療與醫療聯合體建設工作專家組的通知》(國衛辦醫〔2020〕301號),通知“成立推進分級診療與醫療聯合體建設工作專家組”。建立醫學影像云平臺,實現省-市-縣-鄉多級診療救治實時聯動。并可逐步擴展到鄉鎮衛生院,構建醫聯體單位高效救治多級協作網絡。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全面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與保障能力,助力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提高優質醫療資源可及性,切實提升基層服務能力和群眾就醫體驗。

  案例亮點:目前,鄂爾多斯市影像云是西部地區地級市范圍內的首家。智慧影像云平臺建成并運營,實現了基于鄂爾多斯全市的便民數字智能膠片應用,已有21家醫療機構接入影像云,累計上傳檢查量47萬多例。

  下一步,全市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將開展遠程影像及數字膠片普及使用、有條件的醫療機構開展遠程心電、遠程超聲等服務。還將在旗縣級以上醫院建設影像中心和心電中心,實現蘇木鄉鎮中心衛生院做檢查,旗縣及以上醫院出具體診斷報告。

  案例3:“無廢城市”促進經濟社會綠色發展

  案例簡述:2022年11月,我市印發“無廢城市”建設實施方案,從城市整體發展層面推動固體廢物管理,以“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為核心,充分發揮減污降碳協同效應,系統謀劃我市在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戰略部署下的“無廢城市”建設行動路線圖,將“無廢城市”建設與城市管理和生態環境治理相融合,推動以煤炭為主的資源型城市轉型升級,形成鄂爾多斯“無廢”發展模式。

 ?。ㄒ唬┚睦L制無廢發展藍圖。我市開展“無廢城市”建設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固體廢物“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為核心,充分發揮減污降碳協同效應,系統謀劃我市在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戰略部署下的“無廢城市”建設行動路線圖,將“無廢城市”建設與城市管理和生態環境治理相融合,推動以煤炭為主的資源型城市轉型升級,目標是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中形成鄂爾多斯“無廢”發展模式。建立起了“4+10”制度體系,形成督導督辦、會商會議、工作調度和信息報送四項工作制度,制定了《鄂爾多斯市“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工作制度的通知》(鄂無廢辦發〔2023〕1號)《鄂爾多斯市“無廢細胞”創建行動實施方案(2023-2025)》,提出了十類“無廢細胞”評價指標和考核程序,并將創建“無廢細胞”工作任務納入各旗區污染防治攻堅考核任務清單,目前已完成首批23個“無廢細胞”創建。創新“1+9”的工作方案體系,即一個全市總體方案,九個旗區子方案,以指標清單、廢物清單、任務清單和項目清單為主要抓手,有機銜接國家生態文明典范城市、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等工作要求,穩步對接各項任務目標按期實現,目前,九個旗區全部制定了相關的實施方案。

 ?。ǘ┲ζ平饷夯虖U利用瓶頸。建立“一庫兩標準”創新示范體系,利用“全市工業固體廢物特征屬性數據庫”為固廢資源利用企業提供可調研、可參考、可分析的基礎資料,打開鄂爾多斯市工業固體廢物面向全國資源化利用的大門;制定煤矸石、粉煤灰小流域治理環境技術規范和工業雜鹽利用處置污染控制技術規范兩項標準,拓寬煤矸石、粉煤灰利用的途徑,加大消納量,推進煤化工行業危險廢物的資源化利用。同時建成一套以地方標準為基礎,企業、行業、團體標準為支撐的固廢利用技術標準體系。目前,“全市工業固體廢物特征屬性數據庫”正在申請資金中;已全面啟動《利用煤矸石、粉煤灰開展溝壑充填生態治理技術規范》內蒙古地方標準編制工作,目前正在與自治區生態環境科學研究院設計試驗方案。

 ?。ㄈ┮怨腆w廢物驅動綠色經濟引擎。立足煤炭為主的資源型城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將“無廢城市”建設與城市管理和生態環境治理相融合,通過扶持固廢綜合利用產業發展壯大,為地區經濟綠色發展帶來新的動力。探索設立“固廢基金”,壓實產廢單位提高固廢利用率的主體責任,通過政府資金引導撬動社會資本積極參與固廢利用產業發展;創建社會源危險廢物線上交易平臺,打通危險廢物利用單位和產廢單位的信息盲點,促進社會源危險廢物高效利用。通過實施煤矸石制備高強輕質墻體材料、粉煤灰制備氧化鋁和鋁硅合金,以及通過煤基固廢實施小流域生態治理、塌陷區生態修復等一系列固廢綜合利用項目,切實提升工業資源的二次利用的同時,重建區域生態環境整體水平,為現代農牧業、風光新能源等產業提供寶貴的土地資源,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雙效驅動。

  案例亮點:經積極申報,我市于2022年4月成功入選國家“十四五”時期開展“無廢城市”建設城市名單。以煤基固廢資源化利用為主要抓手,全國范圍內率先開展煤矸石用于自然溝壑充填及生態治理地方標準的制定工作,探索出一條煤矸石協同區域生態治理與現代農牧業耦合發展新模式,實現二產行業有效反哺一產發展;粉煤灰提取氧化鋁、制備鋁硅合金技術處于國際領先水平,煤氣化渣全量化利用技術取得突破進展。

 ?。ㄒ唬┕腆w廢物綜合利用產業發展壯大,成為我市重要經濟增長極。到2025年,全市固體廢物產生強度得到有效控制,煤矸石、粉煤灰等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水平得到明顯提高,制度、技術、市場、監管體系日趨完善,物質循環、項目協同、產業聯動形成較大規模,固廢產業打造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帶動全市固廢利用產業新增固定資產投資300億元以上,形成“無廢園區”三個以上,建成“無廢工廠”50個以上,“無廢城市”建設達到全區領先水平。

 ?。ǘ盁o廢城市”創建與生態文明建設深度融合。在廣度上,形成大氣、流域、土壤和固體廢物協同處理的路徑和模式,堅持治氣、治水與治廢一起抓,構建“大無廢”格局。在深度上,深度發掘煤基固廢、焦油等工業產品資源利用潛力,全市煤炭開采、電力、煤化工行業鏈條得到進一步延伸和強化。在融合度上,“無廢城市”成為與智慧城市建設重要組成,固體廢物分類、收集、轉運、處理等數據互聯互通,固體廢物智能化和精細化監管平臺發揮實效,固體廢物信息化管理成為“城市大腦”的組成部分。

 ?。ㄈo廢發展理念深入人心。通過創新無廢宣傳渠道,擴大無廢宣傳覆蓋面,提升“無廢城市”建設的知曉度、參與度和滿意度;到2025年創建完成300個“無廢校園”“無廢社區”“無廢景區”等“無廢細胞”,將“無廢”理念融入市民日常生活,“無廢城市”建設逐步邁向“無廢社會”,形成無廢城市人人共建,無廢成果人人共享的局面。

  下一步,按照《鄂爾多斯市“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實施方案》穩步推進“無廢城市”建設工作任務,積極推動煤基固廢利用產業發展壯大,籌辦好全區“無廢城市”建設工作會。

  八、政務服務指標

  案例1.法律援助“一件事一次辦”

  案例簡述:為進一步深化公共法律服務領域“最多跑一次”改革,今年,烏審旗政務服務局會同司法局、民政局創新推行法律援助“一件事一次辦”。6月13日,申請人王先生通過蒙速辦APP“一件事一次辦”模塊,一次性提交申請材料。通過系統將辦件申請推送至審批部門,辦件信息在“一件事一次辦”審批管理系統依次流轉,嘎查村(社區)負責核實并反饋申請人及家庭經濟基本情況,民政部門負責核實申請人是否屬于低保家庭或特困人員,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再根據“一件事一次辦”審批管理系統中聯辦部門反饋的信息和要件材料,為符合條件的申請人指派援助律師,實現“一件事一次辦,讓群眾“只跑一次”。

  案例亮點:制定《烏審旗法律援助“一件事一次辦”改革實施方案》及法律援助“一件事”辦理流程圖,明確服務對象、服務內容、實施范圍以及辦理流程等內容,讓法律援助服務程序“一目了然”。同時,通過數據共享、并聯辦理的方式,依托“互聯網+”,實行“一窗受理、一次告知、一表申請、一次反饋、一紙評價”辦理模式,持續擴大法律援助業務覆蓋面,實現法律援助“一件事一次辦”,全面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案例2.鄂托克前旗公安局推出“一站式”政務服務模式派出所

  案例簡述:近年來,鄂托克前旗公安局深化公安“放管服”改革,在全旗推進政務服務“一站式”派出所窗口建設,努力提升公安政務服務水平,將派出所“一站式”政務服務模式作為推進“人民群眾辦事滿意度”的提升工程,將治安、戶籍、交管等高頻簡單業務延伸至“一站式”政務服務模式派出所辦理,在全旗范圍內形成了以旗政務服務大廳為中樞、以派出所為補充的公安政務服務輻射體系,打造群眾家門口的公安政務服務“便利店”和“綜合服務站”,實現群眾辦事出門就辦、馬上即辦、隨心可辦、隨時能辦。

  案例亮點:通過公安政務服務向群眾“家門口”延伸,將戶政、交管、治安等各警種業務集中到“一站式”政務服務模式派出所辦理,做到“不分警種、不分區域、一次辦成”,讓群眾辦事“找最少的部門、跑最少的路、花最少的時間”,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11.jpg


 關于國脈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產業服務等領域的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產業協作平臺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運營國脈電子政務網、國脈數字智庫、營商環境智庫等系列行業專業平臺,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優化辦等政府客戶和中央企業。


責任編輯:ouruij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