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安市以滿足群眾辦事需求為出發點,探索運用信息化手段搭建“安易辦”便民服務平臺,變“群眾跑”為“數據跑”、“窗口辦”為“村口辦”,著力打通政務服務“最后一公里”。平臺運行以來,群眾依托服務站點辦事時間縮減80%以上。

  一、以“試點+推廣”為起點,縮短政務服務“有效半徑”。一是優化網點布局做到“就近可辦”。全面推進全市便民服務體系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建設,完善“1+7+N”便民服務平臺,在縣(市、區)、園區試點推進“安易辦”便民服務工程,構建縱橫貫通、功能集中的“10分鐘便民服務圈”。截至2023年8月,已在全市174個鄉鎮(街道)、村(社區)搭建“安易辦”便民服務平臺。二是配套便民設施實現“少跑快辦”。依據“試點先行,梯次推進”改革思路,根據人口分布及辦件量多少,分批次設置服務點。按照“四個一”標準(1臺高倍掃描儀、1部可視設備、1套業務專網、1臺智能終端),在鄉鎮(街道)、村(社區)配置可視化便民服務設備,按照“村級初審—掃描上傳—視頻連線—辦結回傳”流程,實行申報材料一次提供,縣鄉村三級共享,全面實現群眾辦事“不出村”。三是下沉服務事項確?!半S時能辦”。以方便群眾辦事為原則,實行服務事項清單動態管理,梳理“安易辦”進駐鄉鎮(街道)便民服務中心政務服務事項255項、村(社區)政務服務事項113項。通過直接辦理、委托受理、授權辦理和幫代辦等方式,157項政務服務事項在“安易辦”便民服務平臺實現可辦。

  二、以“便捷+高效”為重點,打通政務服務“末梢神經”。一是建章立制規范辦。制定“安易辦”便民服務業務規范和首問責任、限時辦結等10余項制度,開展縣、鄉、村“現場+實操”分級培訓,通過視頻一對一、現場面對面進行指導培訓。截至8月底,共培訓3900余人次,合格率100%。二是優化流程容易辦。匯總梳理政務服務事項目錄,修訂完善高頻事項辦事指南,全域生成“一次性”告知二維碼,“線上”依托政務服務網、政府網站主動推送,“線下”通過顯示屏、公開欄及時公布,實現辦事信息“一掃即查、一點即看”。三是視頻審批馬上辦。構建“縣級部門—鄉級便民服務中心—村級視頻終端”三級聯動體系,需鄉鎮(街道)辦理事項,由村(社區)初審后傳輸到鄉鎮(街道)便民服務中心窗口審核回傳,村(社區)接收后現場打印出證;需提交縣級部門審批的,由鄉鎮(街道)復審后通過系統“1對1”或“1對N”向多個部門提供資料,審批完成后回傳至鄉鎮(街道)備案,村(社區)打印出證。系統使用以來,通過“安易辦”梳理承接咨詢、審批事項450余件,辦結事項1100余件。四是溝通預約及時辦。立足群眾辦事需求,實行“5+1”彈性工作機制和7×24小時自助服務,梳理公布“不打烊”辦理事項177項,7×24小時自助辦理事項229項,做到能辦的事項“立等可取”,需要完善資料的“一次告知”,暫不能辦理的“當面解釋”。

  三、以“整合+規范”為支點,打造政務服務“安心品牌”。一是組建“安心辦”服務團隊。在市縣兩級組建1個總團、9支分團以及N名團員“1+9+N”千人服務團隊,縣級政務服務部門、鄉鎮(街道)、村(社區)分別按照不少于10人、4人、3人的標準配備“安心辦”服務團。整合力量組建志愿服務分隊,實行政務大廳、便民服務中心、村(社區)常職干部、網格員“四級聯動”,全方位為群眾提供服務。二是規范“幫代辦”服務機制。實行“民生常辦事項代辦、政務服務事項幫辦”雙機制,遵循“自愿委托、專人負責、依法實施、高效便民”原則,以群眾需求為出發點,拓展“云端代辦”服務,打通線下線上幫代辦渠道,提供“一對一”“多對一”貼心幫辦代辦服務,全面提升便民服務質效。三是推行“上門辦”服務模式。創新“點單—派單—接單”工作機制,對“點單”事項“接單”辦理。將服務前移,針對老年人、殘疾人等行動不便人群,推出工作人員上門辦理服務,實現群眾自助申請,幫辦代辦員集中對接,職能部門靠前服務,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實現政務服務“零距離”。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11.jpg


 關于國脈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產業服務等領域的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產業協作平臺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運營國脈電子政務網、國脈數字智庫、營商環境智庫等系列行業專業平臺,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優化辦等政府客戶和中央企業。


責任編輯:ouruij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