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經濟是江蘇的“看家本領”,數字經濟是江蘇轉型發展的“關鍵增量”。2022年,江蘇省GDP邁上12萬億元新臺階,數字經濟規模超5萬億元,物聯網、工程機械和生物醫藥等10個集群獲批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數量居全國第一。促進現代產業體系高質量發展,不僅需要掌握核心技術的科研人員,也需要一大批掌握現代生產制造技術的產業工人,必須加快培養一支高素質、專業化、復合型的“數字工匠”人才隊伍,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人才支撐。

  為進一步了解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江蘇高技能人才隊伍培養現狀,課題組走訪了與江蘇省制造業優勢產業鏈相關的企業、職業院校。通過座談會、問卷調查和結構訪談等,深入了解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江蘇高技能人才培養的經驗、問題,并提出對策建議。

  江蘇優勢產業鏈中“數字工匠”培養的特色亮點

  第一,構建數字人才的源頭培養體系。為培育“數字工匠”,技工院校先行先試,初步建立數字化高技能人才培養路徑。一是圍繞產業發展設置專業,如常州技師學院新開設數字技能專業,并將數字化內容貫穿于所有專業的人才培養。二是圍繞產教融合加強校企合作,如淮海技師學院成立首家數字產業學院,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設置專業課程、安排授課師資、組織實習實訓、參與考核評價,校企參與率達100%。三是圍繞崗位需求共建共享實訓基地,實現學院實習工位與企業生產崗位無縫對接。

  第二,賦能數字平臺的人才管理機制。一是使用智能招聘平臺,如友達數位科技服務有限公司開展人才數據庫管理,通過大數據分析所在崗位的技能人才畫像,實現人崗精準定位,靶向選才。二是開發智能培訓平臺,如華虹半導體(無錫)有限公司采用智能化培訓,員工可一鍵獲取對應機臺的相關課程。三是推行“人人都是開發者”,如SK海力士半導體有限公司推進代碼開發編程語言學習,提高員工數字技術能力,助力企業數字化轉型。

  第三,強化數字技能的人才激勵導向。一是開展數字技能評價認定,如南通通州區圍繞數字產業衍生的新職業、新技能、新工藝,支持企業結合生產經營特點和實際需要,自主開展數字技能人才評價。二是打造與時俱進的平臺,如揚州市總工會聚焦數字經濟發展,開展勞動和技能競賽20多場,助推數字領域產業工人提升技能等級。三是落實“以技提薪”,如江蘇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將實行多年的“知識產權銀行”寫進集體合同,個人或集體的創新成果,除享受基本獎勵外,還會以積分形式存入銀行賬戶,兌換現金。

  江蘇高技能人才培養遇到的問題

  其一,數字技能人才培養處于起步階段,培訓、評價、激勵等機制建設亟待完善。調研過程中,只有3家企業開展了員工數據分析、計算機運用能力提升培訓課程,大多數企業并未做相關規劃。近年來,江蘇省高度重視數字經濟發展,頒布多項支持制造業企業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的政策,但與蓬勃發展的數字經濟相比,數字技能人才隊伍建設還處于起步階段,數字技能類專業開發、職業培訓、職業標準和評價規范需進一步建設和完善。

  其二,技能人才結構性短缺與過剩并存,傳統技能人才面臨轉型難問題。隨著制造業數字化轉型,一大批高精尖設備取代傳統設備,對綜合素質的要求也不斷提升,從業者在既有技能基礎上,需具備一定的數字技能,這就導致了以手工操作為主的傳統產業工人過剩,而復合型高技能人才短缺的困局。調研過程中,多家企業表示,除了對外招聘技能人才,現在更重要的是如何幫助現有傳統技能人才轉型,賦能數字技術。

  其三,個性化技能培訓欠缺,實訓平臺建設落后,為中小微企業提供的培訓不足。目前開展的公共培訓大多為常見工種的技能等級類培訓,培訓內容較常規,技能水平不高,無法滿足技師及以上高端技能人才的需求,更不適合新興或細分的行業相關崗位技能培訓要求。實訓平臺對提升技能人才的實操能力有著關鍵作用,但除少數大型企業的培訓能使用最新設備設施外,大部分培訓單位的實訓設施較為落后,且現有實訓平臺以觀摩示范和模擬操作為主,遠達不到真實操作的效果。

  其四,產教融而不合,校企合而不深,培養各方未形成統一體系。目前,大多數企業與學校合作主要以校園招聘、輸送實習生、共建教育基地為主,而新型學徒、訂單培養、企業參與舉辦職業院校等深層次合作較少。從學校角度看,大多數教師缺乏產業實踐經驗,難以把握企業用人需求,而且教師的科研、教學壓力較大,占據了大量精力。從企業角度看,一個學生的培養周期至少需要3年,而很多企業不愿在長線培養上投入大量資源。

  “數字工匠”高質量培養的關鍵舉措

  一要筑環境,厚植成長沃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企業“上云用數賦智”,夯實數字技能人才發展的產業環境;推動人才工作數字化轉型,打通各部門間數據壁壘,建設覆蓋全省的人才大數據體系;建立數字技能人才職業技能等級制度和多元化評價機制,開展數字職業技能競賽,為“數字工匠”提供切磋技藝的舞臺。

  二要強教育,落實協同育人。統籌發揮智能制造企業、工業互聯網行業、職業院校的作用,共建共管數字技術職業學院,開展數字人才專業建設;完善“引企進?!钡榷嘣k學機制,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提高人才與市場需求的契合度;深化教學改革,在學生知識模塊中充實數字技能教學內容,培育既有行業技術背景又有數字化素養的復合型、創新型高技能人才。

  三要抓培訓,提升數字技能。建設數字技能人才培訓平臺和實訓基地,聚焦數字技術新職業新工種和緊缺崗位,加強職業技能培訓;重視中小微企業,特別是專精特新企業培訓需求,以產業園為單位,集中面向企業提供職業技能認定服務和技能培訓資源信息;把熟練掌握數字化知識、技術作為新時代產業工人的重要培訓內容,促進傳統產業工人轉型。

  四要廣宣傳,營造濃厚氛圍。深入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提升產業工人隊伍的政治地位;將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有機融入小學、中學、大學的思政課,培養學生熱愛勞動、技高為榮、精益求精的精神品質;加大對技能人才的宣傳力度,通過設立“工匠日”、勞模工匠館等,宣傳技能人才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營造全社會崇尚技能、重視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圍。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11.jpg


 關于國脈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產業服務等領域的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產業協作平臺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運營國脈電子政務網、國脈數字智庫、營商環境智庫等系列行業專業平臺,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優化辦等政府客戶和中央企業。


責任編輯:ouruij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