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上午,蘇州中院召開全市法院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工作推進會。蘇州中院黨組書記、院長蔡紹剛出席會議并講話,黨組副書記、副院長韋煒主持會議并就持續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工作作具體部署。

  近年來,蘇州市吳中區人民法院著眼發展之要、企業之需,集全院之力打造“法護吳商”司法服務品牌,精準對接吳中區“產業強區、創新引領”發展戰略,著力提升涉企案件審判執行質效,全面推進涉企糾紛多元化解,積極靠前服務助力企業敢干。日前,我院被評為全省法院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先進集體,最高人民法院微信公眾號、《法治日報》《江蘇法治報》等刊發我院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經驗。

  一、樹牢“柔”的理念,打造企業再生新通道

  實行融合司法重整和庭外債務重組制度優勢的“預重整”企業挽救模式,有效提升重整效率與成功率。利用該制度僅用時40天助力某大型房企脫困,處置債權11.14億元,盤活閑置資產4.36億元,推動爛尾項目重啟續建,保障172戶購房者權益。推行“預破產”機制,提前引入專業團隊查清企業負債底數,根據實際情況導入破產和解、重整或清算程序?!爸腥A老字號”乾生元公司破產清算轉重整案入選全省法院破產審判典型案例。

  積極營造規范有序的出清環境,全市首創“假破產、真逃債”全流程打防機制,充分維護債權人企業合法權益。對惡意受讓其他公司債務的某公司,依法駁回其破產清算申請,并處以罰款5萬元。按照“放水養魚”的執行思路,采用“活封活扣”等方式最大限度減少訴訟活動對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的影響,及時為某房企被查封的土地使用權解封,確保200余名購房業主順利辦證。完善信用修復證明制度,幫助償債完畢的被執行企業回歸正常生產經營。今年以來為50家企業屏蔽失信記錄,為493家企業負責人解除限高。

  打造“預執行”模式,對擬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限制高消費、拘留罰款、涉嫌拒執犯罪等的被執行人預先警示,促使1005名被執行人在寬限期內自動履行債務2.37億元。創新建立特定企業免擔保制度,將轄區資信狀況良好的8家企業納入免擔保保全企業名錄,降低企業維權成本,提高財產保全工作效率。

  二、做好“融”的文章,激活涉企糾紛化解強動能

  多方聯動、融合借力,不斷完善涉企糾紛協同治理格局,以“1+1>2”的司法服務保障企業和企業家合法權益。與市中院協同設立“蘇知和合坊”,針對性服務保障產業創新集群融合發展,填補我院暫無知識產權案件管轄權的空缺,引入專業力量保護企業核心競爭力,助力吳中區打造“全國機器人產業創新集群第一區”。

  與區工商聯簽署《服務保障全區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協作機制》,全面深化訴調對接、文書送達、強制執行與企業救治等方面的溝通聯動。強化與商會商事調解委員會的訴調對接,被省工商聯、省高院確定為商會商事調解聯系協作機制示范單位。聯合區人社局和總工會為企業開展勞動用工“法律體檢”,發放《用工法律體檢表》和《用工風險法律提示書》189份,促進企業依法用工。聯合區司法局、區律師協會建設“三位一體”勞動人事爭議專業調解工作室,加強勞動用工領域訴源治理,今年以來共調處勞動糾紛1091件。

  探索商事糾紛多元化解模式,選聘23個特邀調解組織和160名特邀調解員,調解涉企案件9503件,調解成功率51%。自今年2月起,引入第三方市場化調解組織,快速化解合同、金融等涉企糾紛,截至8月底共調解案件1907件,調解成功421件,成功率29.65%。

  三、增強“治”的能力,靠前服務“治未病”

  立足轄區案件特點,與蘇州勞動法庭協同設立全市首個高科技領域競業限制法律問題調研點,為企業創新升級提供司法支持。依法審理9件涉轄區機器人頭部企業的批量競業限制案件,衡平保護企業商業秘密和勞動者擇業權利,促進技術型人才正向流動。對規避競業限制義務、開展惡性競爭的新情況形成調研報告,受到區主要領導批示肯定。

  主動對接轄區產業振興司法需求,成立“茶果產業司法服務團”,實地指導18家企業、90余戶農戶合規經營,排查化解430起涉茶果矛盾糾紛。在蘇州(太湖)軟件產業園、吳淞江科技產業園設立“法官駐園工作室”,定期走訪問需,零距離服務企業發展。

  召開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工作座談會,聽取代表委員、企業家和律師等意見建議,進一步提升司法服務水平。加強產業集群合規指引,為金苗企業定制“公司上市知識產權保護分享會”、經驗風險提示等法律服務。出臺推進執源治理工作指引,促推立審執一體化,從源頭減少涉企執行案件數量。首創訴訟中資產處置模式,委托第三方平臺通過拍賣、變賣方式處置涉訴財產,一步到位解決糾紛癥結。在裁判文書中置入執行通知內容,促進當事人自動履行。適用信用懲戒“預警示+寬限期”機制,最大限度減少信用懲戒措施對被執行企業的影響。

  下一步,蘇州市吳中區人民法院將全面貫徹落實本次會議精神和蔡院長工作部署,進一步立足審判職能,把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工作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和系統性工程,持續抓緊、抓實、抓好,以營商環境之“優”促高質量發展之“進”:

  一是加強平等保護,助力優化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持續強化企業產權保護,將依法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產權和合法權益貫穿商事審判全過程。加大對企業的關鍵核心技術、原始創新成果的保護力度,支持引導企業通過技術進步和科技創新提升核心競爭力。依法妥善審理勞動爭議糾紛,堅持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和促進企業生存發展并重的審判理念,為科技人才和研發企業創新創造提供司法支持。

  二是加強能動履職,助力優化優勝劣汰的退出環境。幫助市場主體紓困解難,堅持公正、善意、文明執行,依法審慎適用和靈活運用各類強制措施,推廣運用預執行、信用懲戒預警示等機制,暢通市場主體信用修復通道。切實發揮破產審判作用,建立中小微企業破產簡案快審機制,推進中小微企業快速重整與和解。充分運用蘇州中院行業專家咨詢庫、庭外債務重組指引中心,發揮和解程序功能挽救有價值的小微企業。嚴厲打擊借破產程序惡意逃廢債行為,加強與公安、檢察院等單位的協作,順暢逃廢債行為線索移送等工作流程。完善破產工作機制,深化府院協調聯動、執破銜接和法院間協作機制,有效破解難點、疏通堵點。

  三是加強風險防范,助力優化穩定有序的經營環境。做實“法官駐園工作室”項目,常態化開展法官進企業、法庭開放日等活動,加強良性互動,為企業提供更加精準貼心的司法服務。開展企業合規工作,與檢察、公安、司法等職能部門共同組建“1+N”市場主體合規經營指導團隊,以定點服務、定期走訪等方式,積極引導和幫助企業規范管理,提高風險防范能力。推進涉企糾紛多元化解,進一步擴大商會調解隊伍,推動商會調解與司法訴訟有機銜接,滿足企業多元解紛需求,打造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商事糾紛訴源治理品牌。強化宣傳調研,依托微信公眾號、微博等平臺,宣傳惠企紓困司法政策,發布涉企典型案例,引導企業防范法律風險。

  四是加強組織保障,助力優化高效便利的服務環境。樹牢“如我在訴”意識,為市場主體提供集調解、仲裁、訴訟為一體的糾紛解決體系,切實降低解紛成本,提升解紛便利度。推動訴源、執源融合治理,常態化開展拖欠企業賬款案件專項執行行動,幫助企業化解糾紛、回籠資金。積極延伸司法職能,從個案辦理中及時發現并促進解決政策制定、行業監管、企業治理等方面的根源問題,全面加強司法建議工作。把作風建設與營商環境一起抓,牢固樹立“人人都是作風代表、案案都是營商環境”理念,切實為企業辦實事、解難題。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11.jpg

 關于國脈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產業服務等領域的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產業協作平臺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運營國脈電子政務網、國脈數字智庫、營商環境智庫等系列行業專業平臺,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優化辦等政府客戶和中央企業。


責任編輯:ouruij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