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0年起,卡梅倫政府所奉行的“大社會”理念對英國社會產生了重要影響。在“大社會”理念的指引下,2011年7月保守黨政府推出《開放公共服務改革》白皮書,其以“開放”為核心詞,圍繞“放權和公平”構建了一整套公共服務改革的話語體系,以此形成保守黨政府針對公共服務改革所特有的改革理念和原則。

 
  保守黨政府將復雜的公共服務范圍劃分為三種類型:“個人服務、鄰里服務、委托服務”?!皞€人服務”主要指公民直接需求的公共服務,例如,教育、技能培訓、成人社會護理、兒童護理、住房保障和個人衛生醫療服務;“鄰里服務”
 
  主要指基于共同群體基礎上的,由地方主導提供的公共服務,例如,地方公共空間的維護、娛樂設施設備維護和社區安全;“委托服務”主要指不能放權給個人和鄰里提供的,且必須由中央和地方負責和提供的公共服務,例如稅收、監獄管理、應急衛生管理和福利制度建設等。
 
  遵循“選擇性、放權、多樣化、公平性和責任性”的原則,保守黨政府在實踐中的具體做法是:針對“公民個體”,主張在教育、醫療衛生、早教和住房等關鍵服務中增強公民的選擇權,并將資金與公民的選擇相掛鉤,形成“公共資金隨公民選擇流動”的責任機制;針對“社區”,主張將公共服務權力和資源下放到基層政府,使其主要負責街道清潔、娛樂設施維護等一些地方性公共服務;針對“地方政府”,通過下放權力,增強其控制力和服務能力;針對“公共服務人員”,重新構建職業責任與自主權之間的平衡,提供公共服務人員新的創新機會和平臺,鼓勵更人性化的服務方式;針對“非公共部門供給者”,繼續引入競爭機制,繼續向服務購買方提供政策和資金保障,以增強選擇權來推動良性競爭。
 
  “個人服務”層面
 
  保守黨政府針對“個人服務”所進行的實踐主要圍繞“公共資金跟隨公民選擇”“確保享用公共服務機會均等”“公共服務信息化建設”“保障最低提供水平”“公共服務責任機制”“構建公民公共服務補償機制”展開了一系列的政策實踐活動。
 
  第一,建立“個人預算包”,將公民的資金使用權和選擇權通過“直接支付、購買券、稅率支付”等方式實現。例如:地方政府負責提供成人社會護理公共服務,服務的數量和質量水平與直接支付制度相掛鉤;稅率支付已應用于國民醫療衛生系統中的急診中,提供此項服務的相關醫療機構將根據每一次治療的情況來獲得資金支付;在高等教育改革中,政府不再將資金直接撥付給大學,而是直接通過入學新生申請政府貸款的形式來支付學費。
 
  第二,強調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考慮到不同社會背景對于不同群體所享用公共服務水平的重要影響。例如:對于接受“免費營養餐”的小學生提供額外的每人次480英鎊的“小學生資助”費用;針對偏遠農村地區,發布《農村宣言》政策文件,通過監管農村公共服務發展專項資金,信息化建設水平和公共服務電子化等方式注重城市和農村公共服務發展的均衡性;給予全科醫生更多作為委托服務者的權力,增強其靈活性,以更好地服務于弱勢群體;政府在大學設立獎學金項目(2014年達到1.5億英鎊),以支付學生生活費;針對高等教育,設立獨立公共部門“機會平等辦公室”,用來監督和保證高等教育中的機會公平等。
 
  第三,加大公共服務改革中的信息公開。通過公開公共服務績效數據,幫助公民更容易選擇優質的公共服務供給者,以此加強公共服務供給者之間的競爭。一方面,由中央政府收集數據,組織構建信息公開平臺,將各主要公共服務提供者的績效對外公布;另一方面,構建公共服務享用者之間信息和觀點的交流平臺。政府繼續推動《自由權保護法案》立法,保護公民知情權。教育部聯同教育質量標準辦公室共同建立中小學教育的相關數據,包括資金花費、教學質量、學生考核情況等信息,家長可以清楚地知道相關學校的教學質量等信息。在醫療衛生方面,衛生部組織公開醫院服務質量、全科醫生服務水平、診所服務滿意度、醫院投訴比例、病人治愈率以及資金使用情況等信息。
 
  第四,中央政府主導確保公共服務最低標準。在鼓勵公共服務提供多元化的基礎上,中央政府設立監督機構,嚴管公共服務供給者的準入標準,保證公共服務提供達到最低標準。例如,質量保障委員會負責高等教育機構的監管工作。
 
  第五,加強公民參與,行使民主監督權。通過公民直接或間接參與公共服務,加強民主監督,例如,中小學引入“學院式學?!苯逃?。
 
  “鄰里服務”層面
 
  保守黨政府針對“鄰里服務”的實踐主要圍繞“社區(居民)直接參與”“增強基層議會控制權”“整合社區財政資源”三個方面進行相關公共服務的實踐活動。
 
  第一,2011年聯合政府通過《地方主義法案》,強調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給予社區和社區居民更多的,以前由地方政府所掌握的權力和資源。例如:《地方主義法案》中給予社區和社區組織購買地方公共服務機構財產或經營的權力,比如社區商店、社區酒吧、社區服務中心、兒童中心或圖書館等服務;在贏得社區居民多數支持的情況下,社區有權力進行建筑規劃等。
 
  第二,遵循“增強基層議會控制權”的原則,將地方居民集體共享的公共服務下放由基層議會負責,例如地方交通管理、博物館建設、公園維護、街道清潔、反社會行為控制等。
 
  第三,強化社區財政資源有利于社區因地制宜的自我管理,由中央政府、財政部和地方政府一起或分別牽頭,梳理流向社區的不同財政來源,同時進行整合,交由社區自我管理,發揮社區公共服務供給的積極性。
 
  “委托服務”層面
 
  保守黨政府針對“委托服務”的實踐主要圍繞“政府主導委托服務”“鼓勵多元參與競爭公共服務提供”“中央和地方分級分層委托”進行公共服務的活動。
 
  第一,通過“擴大公民參與性,強化地方政府責任”的改革方式作為地方政府公共服務委托實踐的起點改革。社區和社區居民決定地方公共服務的供給者,并使其對社區和社區居民負直接責任。例如:《地方主義法案》規定地方直接選舉警察和犯罪委員會,直接對社區和居民負責;地方政府必須公布任何一筆大于500鎊的地方公共開支。
 
  第二,構建權責相一致的地方公共服務體系。賦予地方政府更多事權的前提是給予其相對稱的資源和權力。除地方學校教育和公共衛生專項資金保留外,其他受保護的專項資金一律廢止,從而增加一般性轉移支付的比重,擴大地方政府財政使用靈活權;成立由政府、衛生機構和社區居民共同組成的
 
  “衛生和福利委員會”,打破原來地方政府和國家衛生醫療機構的機構分立,使其更易統籌醫療資源,全盤考慮居民需求;廢除地方公共服務協議的監管制度。
 
  第三,不能夠委托給地方政府或者公民不能自我提供的,中央政府負責此類公共服務的委托供給,并采用“以結果為導向”的支付模式。例如,在“就業項目”政策中,中央政府分包此類服務到不同類型的供給者,并根據完成就業項目的結果形成不同的支付模式。
 
  第四,中央政府的委托服務強調公共服務機會均等。例如,“就業項目”公共服務供給者中凡是解決最難就業人群困難的提供者都會受到中央政府的額外財政資金獎勵。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