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2016年政務公開工作要點》,部署推進全國政務公開工作。要求細化政務公開工作任務,加大公開力度,加強政策解讀回應,不斷增強公開實效,保障人民群眾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助力深化改革、經濟發展、民生改善和政府建設。
 
  政務公開經過多年自上而下的推動,各級政府提高了主動公開的自覺性程度,拓寬了申請公開的可操作性渠道,政務公開正向縱深發展,公開的內容越來越敏感,公開的力度越來越加大。但同時,政務公開工作在公開理念、工作落實、公開標準、解讀回應、應上網盡上網等方面還存在不少需要改進的問題,《工作要點》對推動這些問題的解決作出了具體回應,并指名道姓地落實了牽頭部門,應當說是非常務實的制度性安排。
 
  當前,政務公開最大的障礙是官員的權力失落感,特別是縣鄉兩級官員,認為政務公開是打開權力之門,失去了掌控鑰匙,手中的權力不再神秘,有身份矮化的感覺,心里很不是滋味。因此,政務公開表現為擠牙膏式,上面推一下就公開一點,或者將一些虛頭巴腦的八股文件亮出來充數,糊弄群眾,沒有實質性內容。即便勉強公開一些政策,也是藏頭遮尾。特別是一些縣鄉政務網站,公開的內容大多是猴年馬月的陳芝麻爛谷子,要想通過網站找到當地干部的人事任免情況、找到具體辦事程序很難,一些政務網站成了“僵尸”。這些地方的政務公開,用群眾的話來說,是“打開了窗戶,還關著大門”,群眾伸著頭扒著窗戶朝里望,望見的只是若隱若現的政策霧團。
 
  權力失落感主要是戀權情結在作祟,其實質是割舍不了附著在權力之上的利益。權力影響各種資源的配置,對資源分配擁有很大的權重。比如促進就業創業的政策,至今一些地方尚未公開,全憑有關官員口頭解讀,他們將政策鎖在抽屜里“打埋伏”,以此作為權力尋租的籌碼,遇到熟人賣人情,遇到生人則賣關子。倘若公開了,就失去了政策包裝,創業人士能享受哪些優惠待遇,需要走哪些流程,一目了然。如果公開了,權力失去了炫耀的資本,壓縮了尋租的空間,這對某些依賴權力打埋伏的官員來說,當然是不情愿的。
 
  如果不克服權力失落感,危害顯而易見。首先,在權力失落感驅使下,一味懷舊而沉湎于權力的耀眼光環中,容易走上腐敗的道路。權力是把雙刃劍,既能讓官員輝煌風光,又能讓官員聲名狼藉。迷戀權力者不是尋思如何用權力為人民服務,而是處心積慮謀取私利,權力成了個人的私有財產。這樣的官員,總有一天會栽跟頭,掉進錯誤的泥淖甚至犯罪的陷阱,屆時他們自己就會成為公開的對象。
 
  其次,在權力失落感糾結下,對交出“權力清單”別有一畨滋味在心頭,變得很勉強,很不情愿,以拖的方式應對上面和下面,使政策成為官員抽屜中的“藏品”,導致政策貫徹受阻。眼下,中央的大政方針群眾通過各種媒體已“一日看盡長安花”,政令走出了中南海,可下面的具體政策還“猶抱琵琶半遮面”,群眾遇到具體難處還是找不著北,給群眾帶來不便。
 
  再次,在權力失落感操控下,政務公開只是一種口號和執政包裝,口惠而實不至,容易掏空人民群眾認知改革的獲得感。在戀權情結操控下,政務不公開,或公開不透明,群眾享受不到政策的優惠,或者優惠政策被打折,不能完全分享改革帶來的幸福感獲得感,就會產生哀怨,懷疑改革的成果,懷疑黨的執政智慧,在黨和人民之間劃上一道鴻溝,不利黨群關系的融洽。
 
  要克服權力失落感,告別戀權情結,就要樹立正確的權力觀,權力是用來為人民服務的,要時刻把百姓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真正重視群眾利益,真情關懷群眾疾苦,真心了解群眾訴求。要以公仆情懷“對沖”權力失落感,還政于民,必須將政策完完全全告白于群眾,以惠及民生,并增強人民群眾的改革信心。
 
  同時要明白,政務公開不是政策施舍,而是尊重人民群眾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保障人民群眾知政、參政、議政、督政的法律地位。唯有如此,才能自覺摒棄戀權情結,認真貫徹《工作要點》,高高興興把“權力清單”交出去,將政務公開進行到底,達到助力深化改革、經濟發展、民生改善和政府建設的公開目的。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