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照投標,即無資質或低資質的企業,為獲取項目的承建權,借用有資質或高資質的企業的工商營業執照和專業等級證書,并以該企業的名義向項目的發包方(甲方)投標?,F實工作中,以此招法中標者屢見不鮮,并到了見怪不怪的地步。

  隨著我國政務信息化建設的大力推進和國家政府采購法的實施,政務系統信息化工程以及設備的購置均納入了政府采購的管理之中,每年通過政府采購途徑成交量頗大,并且具有資金有保障、履約率高的優勢,故成為IT企業追逐的熱門市場。但利用借照手法進行投、中標現象的出現和繁衍,將會給政務信息化建設埋下無窮的隱患,應切實引起有關部門的關注和積極應對。因為這種不軌的商業行為有著三大危害,即一高、二低、三無。一高是指成本增高,不言而喻 、心照不宣,借照方與被借方是有潛規則的,后者是法人,中標后擔有一定風險,所以一般要向借照方收取一筆可觀的費用。常言道,羊毛出在羊身上,這筆支出借照方會加在所投項目的報價之中的,最后為潛規則買單的還是甲方;二低是指工程質量低,道理明擺著,因為借照方自身具備的條件低于甲方提出的資質標準,就其真實的技術開發能力、資本金都不可能入圍,為“合理”規避政府采購法的制約,取得承建權,出此下策,試想明知不能為而強為之,工程質量會好嗎?三無是指工程的后期維護和提升無保障,因為工程名義上的中標方與實際上的施工方是兩張皮,屬一次性合作,最多只不過是一種松耦合式聯合體,而政務信息化需求復雜多變,多屬非標性工程,個性化強,在建設、開發及應用過程中,修改和維護量大,試想項目交工一年后一過保修期,發生新問題到哪去找人?又有誰想接這爛攤子呢?

  出現借照投標的原因淺析有四:

  一、入圍門檻高。甲方多為行政管理部門,在職的公務員,對需求很了解是不可質疑的,但客觀地講,一般不具備深度把控信息化工程及產品性能的相關知識與技能,特別是系統集成的能力。出于防范風險,主觀地認為乙方的資質越高越保險,我選擇的企業與產品都是一流的,一旦出現了問題,對上、對下都好交待。所以設定資質時盡量就高而不就低,人為地抬高了入圍的門檻。

  二、高資質IT企業奇缺。目前我國的系統集成資質審批權集中在原信產部,地方由行業管理部門(計算機系統集成協會)負責預審、匯總、上報和年檢。高資質的IT企業除北京、上海地區外,其它地區就屈指可數了,供求矛盾突出,大批低資質和無資質的企業為了自身的生存與發展出此下策多實屬無奈。

  三、判斷真偽有難度。參與政采評審的專家在評標的過程中,由于每個標書限定評審的時間太緊張(15——20分鐘)一般精力只集中在現場講標人的陳述和標書的技術方案及產品的性價比上,很少能顧及投標者的真偽。

  四、管理的缺失。投標企業身份及專業資質的審核應該是政采管理部門的職責,但針對借照投標問題的界定、限制與責罰不夠細化,揭露、打擊不力。

  如何減少因借照投、中標而造成的負面影響呢?出上幾招僅供參考:

  一、甲方要實事求是,資質的設定與工程的難、易度相匹配。選擇對應合適的資質,可擴大投標群體和方案比對的力度,有利于多中取好、好中挑優,同時也為企業通過正常渠道(一手)投、中標創造良好的社會、市場競爭環境,降低了供求雙方的成本,與人與己都有利,是雙贏之舉。

  二、乙方要從長計議,煉好內功、培育隊伍、提升資質。取巧只能一時,借照經營理論上講只能增加被借方的業績(成功的案例、營業額度、市場知名度)與己無補,不利于企業的發展,成功的企業還是要靠扎實的內部功底和機制的創新。

  三、依法治理、強化管控。政采管理與實施部門要做好審核、嚴把資質關。針對借照投、中標現象,應加快相關立法的研究,眼下不妨在具體操作中增補一些必要的限定措施,讓“李鬼”無計可施,如合同文本中添加乙方項目現場主持人、技術主管人、日常參建人的名單及上述人員與企業的合法勞動用工合同副本等有關人與企業關聯的信息和違規罰責,以備中標實施時考證真偽和保護甲方的權益。

  四、評審專家要提高鑒別意識與技能。如可采用有意質詢講標人對企業所列成功案例的背景或企業內部信息的策略,探查其對投標企業的認知度和歸屬度;也可從講標團隊(一般借照雙方都會出人參講)配合的默契度上分析一二。同時如有可能的話專家要有意識的積累領域內相關IT企業的資料提高鑒別能力,做好、做精評審工作。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