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國制造業,被卡脖子卡得最厲害的,是自工業革命以來的薄弱環節,工業的部分,而非數字的部分。

  ——工信部原副部長 楊學山

  一、宏觀態勢

  圖片

  對于我國制造業發展的宏觀態勢,大家都知道,我國制造業“規模世界第一,行業門類最全”。

  同時,我們也要清楚,這一點對于分析中國的制造業極其重要,因為這是中國在全球的制造業中,最大的比較優勢。

  疫情之后,從2020年下半年,尤其是第三季度之后,我國收到的外界訂單量快速增加,其中就包括美國的訂單。為什么?就是因為我國制造業規模世界第一,行業門類最全,就是因為我們有這個能力。

  反觀印度,就是因為它沒這個能力,連制氧機、制氧設備都需要“求三拜四”。

  當疫情爆發之后,全球供應環節出了問題,而我們卻能填充上,所以這是中國最大的比較優勢。

  第二,“質量上升,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持續縮小”。幾十年間,我在國內外走來走去,在各種產品間看來看去,這個結論一點問題都沒有。

  但是,這句話后面還需要加另外一句話“市場需求的是質量不同的產品”。

  市場不是說只需求質量最好的產品,否則,中國就沒有改革開放以來的快速發展。

  我們要將行業門類最全,與能生產不同質量的產品,這兩點放在一起來考慮。

  千萬不要以為市場只需要質量最好的產品,這是永遠不可能的。

  喝茶都喝最好的茶?喝礦泉水都喝依云?協和號飛機退役了,航天飛機也退役了,它們肯定是最好的產品,但都退出了市場。

  所以, “市場需求的是質量不同的產品”這是很正常的事實,但是我們很多人都沒有這樣去思考。

  市場的需求和產品的質量、性能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我們要做的事情,尤其是中小企業要做的,就是要做市場需求的產品,做到適銷對路。

  二、發展梯隊

  在創新發展這部分,雖然每年都有進展,但是技術差距依然不小,這個毫無疑問,“實體清單”已經給我們上了深深的一課。

  “全球的競爭態勢正在發生重大變革”,由此也能夠看出我們國家的領導者確實是高瞻遠矚,從“供給側的結構性變革”、“供應鏈安全”到“雙循環”都是在講,應對當時可能發生,現在已經發生的重大變革。

  2001年中國加入WTO以后的世界市場環境,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再復返,可能是20年或者更長時間以后。

  但即便再回到當時的市場環境,也不會是2001年加入WTO時的市場規則,那時,會是全新的市場規則。

  今年年初的時候,工信部原部長苗圩提到我國制造業目前還是第三方陣。

  因此,必須要明確,我們國家制造業目前究竟是第3方陣,還是2.5方陣,我們發展到2035年,估計是第2方陣,還是第1.5方陣,這個十分重要!

  當然,“中國制造2025”發布的時候,可以明確地說當時我們處于全球制造業的第三方陣。但是我認為,我們現在肯定是發展到二點幾了,是2.9或者2.8,正在向2.5邁進,未來再走到2。

  目前這幾年,是我國制造業向第二方陣行進的階段,然而到2035年,我們能不能邁入1.8?1.9?甚至1.5?那就要看我們自身的努力了。

  三、雙重變革

  從我國制造業所處宏觀態勢可以看出,制造業確實面臨著一個發展的十分關鍵的時期,我們還在努力的爬坡,這個過程十分復雜。

  這個復雜也體現在,過去由工業革命以來的材料、能源以及(由零部件、工藝、生產線、裝備這樣一系列東西構成的)工業裝備構成的工業技術體系發展到現在,信息、數字出現了,各種信息技術,傳統的、以及新一代的信息技術也加入了其中。

  在下圖左邊這一列,是我們制造業演變出來的六個新的概念;而右邊這一列,則是從IT的角度演變出來的和制造業相關的概念。

  圖片

  從這些概念中,可以看出,制造業的資源體系和技術體系確實已經發生了變化。

  社會在不停的向前推動,從工業經濟走到數字經濟,制造業從最初我們工業經濟時期所處的狀態,不斷向新的狀態挺進,都是由于技術體系的變革。

  當然,這次還加上了資源體系的變革,是雙重的變革。

  在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的發展過程中,可以說農業社會什么技術都沒有留下,即便是農業生產的技術,也是在工業革命之后重新對其進行了更新,從種植機械到耕種技術,工業時代都將它進行了革新。

  但是在從工業經濟走向數字經濟的過程中,之前工業的技術也可以忽略不計嗎?不可能!這是至關重要的一點。

  也就是說,在面對經濟發展所涉及到的整個技術體系的時候,無論我們如何發展,不僅是制造業,整個社會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都離不開工業技術,離不開能源和材料。

  今天中國制造業,被卡脖子卡得最厲害的,依然是從工業革命以來的薄弱環節,不是數字的部分,而是工業部分!

  比如說我們的大飛機C919、CR929,面臨的最大困難是什么?第一,發動機;第二,設計。

  這些都是工業技術,可能大家都認為設計是數字技術,但不管是發動機的設計,還是飛機結構的設計,所基于的知識和技術基礎,都是工業的知識和工業的技術基礎。

  比如說仿真,可能大家以為這是大數據,實際上大數據不能做風洞的仿真。

  所以,工業仿真不是大數據,它是工業的知識和經驗積累起來的工業數據,跟大數據完全不是一回事。

  再說商飛使用的上千款工業軟件,這些軟件是IT產品嗎?壓根不是,它們是工業產品。沒有工業的知識和經驗,這些軟件根本不可能開發出來。

  所以IT只是起輔助作用,起主導作用的依舊是工業的知識和經驗。

  四、變與不變

  圖片

  走向數字經濟體系所運用的技術體系是由工業和信息技術融合而成的。

  從上圖中可以看到,材料、能源和數據等構成的資源體系是整個技術體系的基礎,從下向上依次搭建,下面一層一旦被抽走,上面的一切也就不復存在了。

  再看市場,我們總在講雙循環,講供應鏈安全。

  圖片

  實際上,全球市場出現了變化,可惜抽象的理解為出現了圖中的這條虛線,圖中一邊是以中國為代表的供應鏈,另一邊是以美國為代表的供應鏈,這一現象將會長期存在。

  當下的市場情況是,中國需要的美國不供給,中國生產的美國不采購,美國將中國市場從它的供應鏈中排除,當然并不是所有的都排除。

  所以這條線,首先它是虛線;其次,它并不是一條對角線。

  也就是說美國的產品還在中國,中國的產品也還在美國,但是中國加入WTO以后的市場規則已經不再適用。

  因為美國已經明確表明不再理會WTO的裁決,所以這樣的一個雙循環,已經確認無疑的產生。

  當然,目前這條線依舊是虛線,也就是全球的貿易依舊是流通的,但未來虛線會不會變成實線,或者虛線變得“更密”,均取決于中美關系。

  未來的幾十年內的國際市場,都會是以中美為主的國際競爭。

  但是大家不要心存任何幻想。2001年到2018年左右的全球市場環境,已經一去不復返,市場環境變了,技術體系變了,不過制造業的社會分工不會變。

  圖片

  制造業的社會分工很簡單,就是為社會提供日益增長的需求。

  這就是為什么制造業的戰略位置如此的重要,因為這個社會永遠是物質的社會,這個社會永遠都是建立在物質基礎之上的。

  五、數字經濟的基礎

  圖片

  再看數字經濟,有人認為它是純數字的經濟,看起來貌似跟物質沒有關系。

  但是對不起,沒有制造業就沒有數字經濟。大家都玩抖音,那抖音和制造業有什么關系呢?

  如果在2010年,騰訊或者百度底下的謀士有一個想法,就跟今天抖音的要做的事情一模一樣,他們會成功么?肯定不會。

  因為2010年的網絡和手機,壓根無法支持抖音正常運行。如果用當時的手機和網絡,你會感到抖音的體驗相當糟糕,速度不行,清晰度不行,體驗極差。

  所以,抖音是在恰當的時間做了恰當的事情。而這個恰當的時間不是由于數字技術的誕生,而是由于手機性能提升了,互聯網的速度上去了。

  而手機是標標準準的工業產品,互聯網的構成也全是工業產品。沒有工業品,就沒有互聯網;沒有工業品,就沒有芯片,沒有手機。

  大家熟知的無線電波一直到基站,從光纖到交換機,以及其它所有的支持抖音等數字產品運行的都是工業產品。

  所以沒有工業產品,就沒有任何數字經濟。

  制造業的社會分工,為什么要將它作為國家的戰略選擇,就是因為全球所有的物質產品都是制造業生產出來的。

  所以,哪怕未來所有產品全數字化了,全自動化,它依然是工業產品,依然是物質產品。

  制造業的發展方向,在“中國制造2025”中已經說得清清楚楚,就是兩句話:第一句話,走向智能制造;第二句話,兩化融合,智能制造是方向。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qrcode_for_gh_3fb56a5f9578_258.jpg  

qrcode_for_gh_d37d7c6bd5cb_258.jpg

 關于國脈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超能城市APP、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評估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等政府客戶、中央企業和高等院校。

責任編輯:wuwen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