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來的重大突發公共安全事件,既是國家治理的一次大考,也是政府治理的一次大考。從中可以看出,凡是數字化程度高的領域,抵抗沖擊的能力和韌勁越強。推動政府數字化轉型,成為推動政府治理能力提升的必然選擇?!?/p>

  政府治理現代化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關鍵環節和重要表征。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新時代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的發展戰略,要求各級政府快速適應數字化社會環境,更好地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建設數字政府,推動政府職能轉變,增強政府執政能力,為新時代借助數字技術賦能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

  以服務政府治理現代化改革為指引,以政府數字化轉型為抓手,推動加快政府治理現代化進程,亟需回答一系列問題:從政府職能角度來講,數字化轉型對政府治理有何益處?政府數字化轉型面臨的關鍵瓶頸是什么?如何從政府、行業、企業等不同層次出發,加快推動政府數字化轉型?冷靜思考上述問題,并予以合理解決,將對未來中國政府治理現代化趨向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

  01數字化轉型對政府治理有何作用?

  政府數字化轉型是政府主動適應新時代的必然選擇,通過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來改變傳統意識形態下低效的信息傳遞模式,重塑政府的業務模式、服務模式,優化行政審批流程、加強監督管理、提升服務質量,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以最大限度地刺激市場活力和社會創新力,推動社會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首先,政府數字化轉型是提升經濟調節有效性的必然途徑。政府數字化轉型有利于建立經濟運行大數據監測分析基礎庫,提升經濟運行監測分析質量,強化經濟監測預測預警能力。通過融合宏觀經濟、區域經濟、產業經濟、行業經濟、微觀經濟等數據,進一步增強各行各業的數字化應用水平,進而提高經濟調節的前瞻性、有效性和針對性。

  其次,政府數字化轉型是推動社會治理智能化的先導力量。政府數字化轉型有利于打破利益固化的體制壁壘,強化各政府機構基礎信息的采集力度,消滅“信息孤島”,以實現政法綜治專業數據、政府部門管理數據、公共服務機構業務數據、互聯網數據的互聯互通,從根本上解決內外融合難、上下對接難等問題,構建網絡化、數據化、智能化的在線政府平臺,實現信息共享、統一調度、及時更新,圍繞精準管理需求,推動社會治理從低效到高效、從被動到主動的轉變,以保障社會安全穩定。

  再次,政府數字化轉型是促進公共服務高效化的主要方式。政府數字化轉型是實現服務型政府的必經之路,推動在線政務服務成為社會公眾最為直接、最為便利的服務訪問獲取渠道,最大限度地消減了政府與公眾間的服務鴻溝,讓公眾能夠便捷安全地訪問并使用公共信息和政府服務。

  再者,政府數字化轉型是強化市場監督職能的有效手段。政府數字化轉型可以最大化的提升執法效率,消除市場監督盲點,規范市場自由裁量權。通過互聯網平臺,各地各部門通過建立聯動響應機制和失信約束機制,以實現重點行業、物品、企業的重點監測,準確及時發現并預警潛在風險,提升市場監督的時效性和靈敏性。

  最后,政府數字化轉型是加強生態保護職責的重要力量。政府數字化轉型有利于整合和打通各地區、各部門生態環境數據資源和業務管理系統,促進生態環境保護各相關部門流程再造、業務協同和數據共享,有力支撐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在對生態環境保護的同時,實現生態環境保護的精準治理和智能化治理。

  02政府數字化轉型面臨的關鍵瓶頸

  不可否認,政府數字化轉型是發展數字經濟和建設智慧社會的基礎性工作,是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更是推動政府治理現代化的有效抓手。但是由于其涉及層面繁多,涉及內容龐雜,在實際發展中面臨著一系列的難點痛點堵點。

  一是體制機制和配套基礎尚未健全。截至2020年5月底,全國32個?。▍^、市)有8個提出了政府數字化轉型的訴求,但大多數都處于規劃部署階段,只有少數地區為了政府數字化轉型在體制機制和制度建設層面做出行動。如,廣東省為推動數字政府建設,以“管運分離”為原則,成立了省級數字政府建設領導小組,組建廣東省政務服務與數據管理局負責數字政府統籌規劃與管理部署,與互聯網公司成立混合所有制屬地公司負責具體建設運營,推動廣東省數字政府建設取得積極進展。大多數地方數字政府建設缺少統一的管理協調機構,工作機制缺失,專業管理人才匱乏,相應的制度政策不健全,從而影響了政府數字化轉型進度。

  二是政企合作邊界有待進一步理清。政府數字化轉型離不開各地各部門信息中心的落實,更需要大量ICT公司的協助。在以往ICT公司僅承擔某個項目的實施單位,在政府信息化項目結束后,該公司承擔的職能和發揮的作用亦隨之結束。當前,廣東、貴州、海南、浙江等地都與ICT公司成立屬地公司的做法,為政府數字化轉型項目落地解決了人才、資金等實際問題的同時,也提升了政府數字化項目的執行落地效率和反映速度。隨著ICT向政府數字化領域滲透蔓延的同時,我們也發現政府與企業的合作邊界日益模糊不清,尤其是對數據安全帶來一定的風險和挑戰,尤其是政府項目涉及大量個人隱私信息和國計民生的敏感數據,在數據產生安全風險時,權責不清的現實將致使數據安全風險發生時無法有效追責。更為嚴重的是,有的ICT公司在政府對公私合營模式理解不到位的情況下,從合作協議上將政府數據占為公司所有,不僅造成了國有數據資產的無形流失,也使得很多公司萌生了從政府數據牟利的潛藏暗念,無形中也為政府數據安全蒙上了一層陰影。

  三是政府數據共享開放有待取得實質性突破。自2017年,國家大力推動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以來,國家數據共享交換的通道基本形成,但數據共享協調機制、更新機制、異議處理機制等不健全,數據提供方共享數據時得不到有效的激勵和補償,數據采集統計口徑不一致,數據流通交易計量標準缺失,致使政府數據開放共享出現了“有路無數”甚至“有路少數”的尷尬局面,或者是數據共享開放了,但數據需求方拿到的數據質量不足難以有效支撐應用場景需求。同時,各地各部門數據管理能力薄弱,不掌握自身的數據底賬,使用數據時不知道該從哪里找數據,不知道哪里的數據才是真正有效的,大量的政府數據不僅處于沉睡狀態,還為數據存儲保存付出了巨大的成本。

  03加快推動數字化轉型提升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十九屆四中全會特別明確了以數字化轉型提升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決定,我國政府正逐步從經濟建設型政府轉向為公共服務型政府,以數字化轉型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成為政府履職的第一要務。

  政府要做好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政府數字化轉型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既是“一把手”工程,也是“一盤棋”工程,需要各地各部門主要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推動,做好全局性統籌、通盤性謀劃、戰略性部署,強化對政府數字化轉型的總體規劃設計,深化一體化的政務服務和權力運行平臺,打造“一網一號一平臺”行政服務運行體系。加強政務數據治理體系建設,建立健全政務數據治理體制機制,推行首席數據官制度,開展政務數據管理能力成熟度評估,全面提升政務數據管理能力,為政務數據共享開放流通掃除制度障礙。深層次挖掘我國政府數字化轉型動力,讓企業和行業成為政府數字化轉型的關鍵力量源泉,減輕政府投資壓力,更好的促進政府數字化轉型,提升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行業要建好合作共贏生態圈。政府數字化轉型不單單是政府部門的事情,要積極聯合政產學研用不同主體積極參與到政府數字化轉型建設中,設計相應的激勵補償機制,讓各類主體都有熱情有激情為政府數字化轉型貢獻力量,在實現政府數字化轉型升級中孵化培育一批成長性好的初創型優質企業,特別是以數據為紐帶來促進產學研的深度融合,打造數據驅動型創新體系和發展模式,培育造就一批政府大數據企業和研究型創新人才。行業協會作為政府和企業之間的溝通橋梁,更熟悉行業的發展以及企業的相應情況,應以行業協會為橋梁,打造不同主體合作交流平臺,聯合軟硬件上下游企業協同攻關行業難題,形成政府數字化轉型合作生態體系。吸引國內信息技術、互聯網龍頭企業和電信運營商積極參與政府數字化轉型,探索建立政企合作的合理邊界,在做好數據安全的前提下充分發揮企業技術優勢,推動政企合作彈奏出政府數字化轉型的新樂章。進一步完善政府數字化轉型的行業性規范,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在對企業社會責任的監督作用,更好促進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參與政府數字化轉型以提升政府治理現代化。

  企業要做好關鍵技術研發創新。企業是政府數字化轉型的關鍵主體,政府數字化轉型的健康發展,離不開企業的自主創新,更需要一批企業能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只有這樣,才能為政府數字化轉型筑牢堅實的安全根基,否則各類數字系統猶如搭建在沙灘上的城堡,風雨來襲時將變得不堪一擊。如,引發全球廣泛關注的棱鏡事件,讓更多的人意識到掌握自主可控技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想從根本上確保數據安全,必須強化核心技術自主可控。從2020年以來的重大突發公共安全事件來看,我國各類ICT企業快速響應,展現了應對重大事件的科技實力。經過30多年的發展,我國互聯網企業在消費領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面對政府數字化轉型等產業互聯網領域,對所有ICT企業來講,都是一片藍海。當前,我國行業軟件實力有待提升,對ICT企業來講,政府數字化領域可謂大有可為。相信在不遠的將來,政府數字化領域也將像消費互聯網一樣,涌現出一批行業獨角獸橫掃政府數字化江湖。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11.jpg

 關于國脈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超能城市APP、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評估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等政府客戶、中央企業和高等院校。

責任編輯:wuwen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