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龔主任、謝司長、克平局長,大家早上好,剛才聽了克平局長的演講,我也有同感,他這個演講是非常有水平,有內涵,非常感人,充滿了激情,對無錫的智慧城市建設的滿腔熱情。

  今天我想利用這個機會,今天的主題是講智慧城市背景下的云計算,剛才克平局長也講了很多很好的意見,我的想法是這樣,剛才龔主任也講到,智慧城市肯定是在新一代的信息技術,或者我們講是互聯網的技術,現在信息技術集中表現在互聯網上,這一點可能大家都比較容易理解。但是現在智慧城市我總的看,我們國內智慧城市也是非常熱,在中央各部委的推進下面,各個省市,剛才克平講300多個城市都有計劃,提出智慧城市的目標,但是現在智慧城市我感覺到總體上講,還是應該在試點和探索期。因此,在試點探索里面的一個問題,是關于智慧城市當中如何來規劃和建設更合理的云計算的服務體系,這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一個問題,這個問題實際上沒有很好的解決。

  現在往往是這樣,大家做云計算的時候都知道要做云計算,但是如何運用云計算的特點來有效的支撐、科學的支撐智慧城市的發展,包括當前發展和長遠的發展,我發現很多城市沒解決。當然也不是說沒有進展或者說沒有好的案例。比如說我就舉無錫的例子,無錫建政務云是走的最早的,可能是在提出智慧城市之前就做政務云,現在各個城市里面都在建政務云,我經常講無錫的政務云是做的非常好的,做政務云不是利用云,它主要的目的是為了整合,是為了整合所有的政務的各種各樣的平臺和資源來做政務云,這是第一點。第二它沒有完全自己在做政務云。他是利用運營商,具體來講就是無錫的電信,我記得好像是中國電信,因為我去看過,它在新區,一期,二期,二期現在建的差不多,之前我看的時候,建一期用一期,沒有完全搞一個鼓勵的政務云,我認為無錫這個是做的好的。第三個無錫的政務云在推動的時候,一個是它把新建的系統如何用在政務云的平臺上,另外一個是把老的系統牽引到政務云上,這都是很好的案例。

  但是總體上講,我感覺我們在推進智慧城市當中,如何合理的設計和建設支撐整個智慧城市建設當中的云計算或者云服務的體系架構,和探索模式上,仍然處在一個摸索階段,這個問題沒有解決。我們很多大城市,一線城市,二線城市都沒有解決,很多城市的規劃我都參與了,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我都有一定的了解。今天華云來參照這個活動,可能還是從云計算或者云服務的產業,從促進這個產業,來培育這個需求,來擴大這個需求的市場角度來看的,確實這個智慧城市也是云計算里面很重要的一個需求,很重要的一個市場,這一點思路也是對的。但是我今天想講的話,更多是想講一個題目是怎么樣來支撐智慧城市的云服務體系的思路,他們之間什么關系,我想把這個問題給大家做一點交流。

  首先還是簡單的說一說智慧城市是有深刻的背景,這個背景我把它概括為三個背景。一個是時代背景,就是城市發展,現在在信息化時代發展,不是在過去工業化時代發展。第二個背景是什么背景?就是城市面臨著很多城市病,剛剛克平同志也講了,有很多挑戰,要解決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有沒有新的思路,這是第二個背景。第三個背景就是技術背景。就是新一代信息技術,包括云計算在內的信息技術支撐,這是三個背景,這是第一定我想講的內容。

  第二個是智慧城市的關鍵要素。對智慧城市的定位很重要,什么是智慧城市不重要,但是對為什么要搞智慧城市,這個定位很重要。我們連續兩年做了智慧城市的研究,這個研究的課題我本人作為課題的牽頭人,我們的團隊再三強調,做了很多案例的分析,再三強調現在有100多種定義,國內的定義也很多,這個名字,我去年參加巴塞羅那會,去您我去那個會上,他就是智慧城市博覽會和智慧城市國際大會,是這個名字,這個會議的規模很大。那個會議開到最后討論什么問題?智慧城市這個名字到底對不對,是不是一定要用智慧城市,后來這個會議組織者發了很多調查問卷,收集回來之后一組織,最后講有40%的人主張說不一定用智慧城市唯一這個名字,但是認為智慧城市就是城市在信息化時代發展的新目標,就是定位的這個事,是一個新的模式,是定位的模式,你可以不叫智慧城市,所以有的歐洲的城市叫什么?叫“未來城市”,叫“知識城市”,叫“可持續發展城市”,叫“綠色城市”,甚至有的還叫“綠色城市”,但是他還是有智慧的方法,這個名詞不名詞,定義不重要,但是定位很重要,在城市背景的發展下面它的目標,這是第二點我要講的。

  第三個關鍵要素,智慧城市最最重要的關鍵要素是什么東西?我現在還不是講全城市數據的集中,這是一個目標,可能要分階段實施,現在我們認為是什么?要在城市里面運行了大系統的管理下進行整合,這是最關鍵的,如果這點不做好,所有的智慧交通、智慧環境、智慧教育、智慧醫療甚至智慧社區等等東西,都不是真正的智慧,做不到智慧,這是一個關鍵,而且這個關鍵就跟現在云計算有密切的關系。我基本上講這么幾個觀點,我先說說。

  剛剛我已經說了,城市發展面臨著嚴峻的挑戰,首先現有的城市,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都是工業化時代的產物,它現在唯一例外大城市都有同樣的毛病,這些毛病都面臨著用新的辦法和思維來考慮,這就是目前智慧城市提出來的需求的瓶頸。[page]

  第二個,我經常用兩個案例來講它,一個就是美國的Forrester,這是一個咨詢公司,它對智慧城市的理解,它理解的智慧城市就是“當政府、企業、社區更加依靠IT應對快速城市化帶來的挑戰時,城市則會更加智慧”,它是用的比較級,你智慧城市一定要解決問題,解決這些問題是用信息化的技術,這個城市就能夠更加智慧,然后就變成智慧城市,就是面向問題、解決問題的就叫智慧城市,是用信息化的技術來解決問題,要解決這個挑戰,這是一個。

  第二個在河南有一個城市規劃設計協會,是國際的聯合會,他提出的智慧城市是不僅僅是從城市已經建成的智慧運行和管理,更重要的是從城市的規劃,甚至于城市已經運行之后怎么樣再規劃,重新規劃,用通信信息技術,用大數據技術,來指導,兩引領,這是智慧城市的前提。這個我覺得也很重要,我也是北京信息化專家委的成員,今天給我一個題目,如何用信息化技術來緩解北京交通擁堵問題,我們做了大量的調研,最后討論是什么?現在搞的智能化交通解決不了交通問題,北京很多的辦法都用了,限行,限號,限行兩年功夫緩解一下,新號兩年功夫環節一下,現在兩年過去了,擁堵指數逐步逐步在增加?,F在是找出城市規劃當中的弊病,然后再規劃,再布局,經過比較長的時間,能夠把這個問題逐步的調整過來,這樣才能夠真正解決,這就是智慧城市當中很重要的,不不僅僅是智慧交通,而是怎么樣來解決問題。

  我剛才說對城市的定義,沒有去研究它怎么定義,我們是定位,一個叫新目標,一個叫新模式,就是時代背景下的新目標和新模式,對任何一個城市,不管是原有的城市或者是新加的城市,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關鍵要素是什么?我們認為有這么幾點。

  一點是一定要有城市的運營要素,就是領域。比如基礎設施,主要是交通、能源、水資源、環境、公共安全,這些領域,領域的信息系統的整合,這些整合能夠提升到用新的技術把它智能化,支撐它從規劃開始的智能化,這一點是很重要的一個關鍵。

  這個關鍵現在我們把它作為六個核心系統。一個是圍繞人,一個圍繞基礎設施,一個圍繞企業的大概是這么六個系統,這六個系統可以做到整個的智慧城市。目前在這個問題上難度很大,我們做了很多調研,比如說現在智能交通,我們交通的信息,特別是實時路況的信息,大城市干了很多措施,信息系統做了很多措施,交通委一套信息,交警是一套信息,我們軌道交通一套信息,公共交通一套信息等等,當然至少有七八個系統都是在分散的過程當中,這些信息路況是沒有得到大系統的整合?,F在做的比較好的一個是上海,一個是深圳,上?;擞?、8年的功夫,這個平臺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我們前兩天專門到上海市做調研,把所有的信息整合起來之后,在這個上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因此,上海盡管它的車輛和它的路面本身的密度來講,不比北京好多少,但是總體上講,上?,F在它從擁堵指數看,當然還是有擁堵問題,但擁堵指數問題沒有進一步加快的趨勢,而是在比較平穩的,甚至有一點下降的趨勢,為什么他做這個平臺,他們想研究什么問題呢?上海交委本來要收擁堵費,后來他們研究之后,采取了很多措施之后,原來提出了想收,現在認為不需要在做。我們在北京市還考慮適當的時候要收擁堵費,這種辦法是在信息整合之后,有很多工作就可以在這個上面取得一些措施。

  我舉一個例子講,上海這個信息集中以后,因為大家知道上海有個高架,以高架為主的快速通道,這個快速通道也經常堵,這一堵了之后,整個的城市交通就出了問題,快速通道就是高架的通道,他們就分析,曾經上海該分析,這個快速通道是不是要加寬,再建一套快速通道,這個投資就不得了,全部是高架要建起來,后來他們分析了之后,用數據來分析,分析了之后,分析車輛上高架橋、下高架橋并不是很長的路線,基本上上去以后很短,有80%的車輛都是很短程,所以得出結論,再建高架橋,或者加寬和再建,作用并不大,他們考慮在地面信號方面和匝道方面想辦法,這個前提是什么?一定要把信息系統結合起來,要整合起來,這樣來做。

  深圳也是大交通,智慧交通里面也做了很好的規劃,也是這個思路,把海陸空所有的交通信息都把它整合在一個平臺上,能夠做到智能控制和智能優化,進行分析,這樣才能夠起到作用。

  這樣一個觀點講的話,要在領域里面把系統整合之后,就能夠實現我這個領域里面做好,我到底能抓什么項目能夠逐步改變這個情況,就是解決這些問題,在規劃當中遠近能力結合,我規劃這個項目對長遠也有好處,這是智慧城市在實施過程當中需要解決的問題。[page]

  概括起來就是領域的整合,特別是優先開展基礎設施智能化領域的整合,只有云計算的環境下,我們才能夠把這個領域整合的空間真正做到,做到更好。

  云計算的本質就是資源共享,而不是分割。第二云計算主要是服務,不僅僅是技術,服務是最核心的。第三個是云計算強調什么,強調分工,你做應用這塊,我用應用設施這一塊,把這兩層分工開來,是水平分工,而不是垂直分工。還有一塊,云計算能夠動態的調整,它最適宜于動態的,不是穩定的,而是動態的復合,動態的需求,今天你用的多了,明天需求突然少了,這種分配是最靈活的?;谶@些特點,這是在支撐智慧城市里面領域性的大整合。

  云服務的轉折點。我經常用這樣的比喻,我曾經很早以前有過一段電力網的自動化的工作,對電力工業的歷史是比較了解,大家知道電力工業原來是個分散的,每家每戶每個工廠自己都有個發電機,后來在大電網起來之后,實際上就是互聯網,這個電才取消掉,國家不允許搞小發電機,才真正變成一個大電廠,大電網,用戶只要用個搖控器就可以了?,F在通訊信息技術進入到云計算,轉折點就到這里,這個歷史節點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智慧城市如果不用這個做的話,這個智慧城市不僅僅是一個成本和花費問題,而且你不可能真正能夠支撐大領域、大系統整合的要求,這就是我今天主要講的一個重要的觀點。

  現在都很重視云,但是沒有一個整體的規劃,都是分散做,現在有政府云、教育運、健康云、體育云就給不說了,都有很多云。即使是政府公共財政支持的云就不下有7、8個、10幾個,我參加很多會,都是這個情況。實際上云計算、云服務首要的目標是降低成本,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如果說整個智慧城市里面這個云服務體系沒有架構,搞了那么多云,盡管你把一些小的數據中心把它替代掉了,但是整體上投資也好,運營也好,如果不是在減少的話,我認為這個云服務體系架構是失敗的。第一個是效率和整合。

  第二個靈活。很多政務云是政務經濟中心自己干,無錫就不是這樣,是運營商管,包括他內網都管的很好,無錫就是這么高的,有很多城市這個東西想不明白。健康云、教育云,都是政府扶持,是不是可以和政務云整合起來,這些問題都是智慧城市云架構要解決的問題,很多城市這個問題沒有解決,就是分工靈活的問題。

  第三個是創新。在云服務的支持下,真正要解決問題,做出效果來,這是智慧城市真正的核心,這是云計算能夠真正騰出手來集中去研究領域的整合,這一點難度是非常大的,要花很大功夫去做,專門懂這方面的人,不僅懂信息技術,還要懂這個領域的人,才能把這件事情做好。

  今天這個題目,我覺得出的很好。智慧城市是新的目標,新的形態,肯定是咱們要積極推進的,肯定是要咱們認識到它的復雜性、長期性,而且在利用云計算為代表的新興技術的時候,我們要用探索、創新的精神,以解決問題的目標來做實,這樣一步一步把智慧城市走上健康的,真正有效的一個正確的軌道上去。今天我講的意見就是這些意見,謝謝大家。

責任編輯:admin